首页 偏执太子白月光带球跑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29】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顾沅与裴元彻刚至凤仪宫门口, 石青色裙衫的万嬷嬷连忙相迎,恭恭敬敬引着他们入内。

赐婚之后, 崔皇后也邀请顾沅进过几回宫, 态度一直和蔼可亲,是以顾沅此时倒不是特别紧张。

俩人一道步入殿内,崔皇后一袭绛紫色凤袍, 发髻高耸, 头戴九凤朝阳簪,端坐在紫檀嵌牙彩凤纹宝座上, 眉目舒展, 嘴角带着淡淡的笑意。

“儿臣拜见母后, 母后万福金安。”

顾沅与裴元彻异口同声道, 又行了三拜九叩之礼。

崔皇后平静的受了他们的礼, 抬了抬手, 语气温和道,“好了好了,都是一家人了, 不必这么拘束, 都落座吧。”

顾沅刚坐下, 很快就感受到崔皇后投来的审视目光。

她眸光闪了闪, 小心脏砰砰跳了起来——

也不知道崔皇后知不知道她昨夜没有与太子没有圆房这事?

唔, 应当是知道的吧?

虽说这是她与太子的床帷私事, 但皇家到底不是寻常百姓家, 按照规矩,妃妾侍寝都要记档,东宫也不例外。

正如顾沅猜测的那样, 崔皇后的确知道了昨夜之事。

崔皇后心里也觉得奇怪, 明明太子妃生得娇媚可人,宛若沾着晶莹露珠的花骨朵似的,太子竟然能忍住不做些什么?真是想不明白。

浅啜了一口茶水,崔皇后笑意盈盈的与顾沅聊了起来,聊得都是些家常,比如在东宫还适应吗?昨晚睡得好吗?可有什么需要添置的?

顾沅一一答了。

待说得差不多,崔皇后身旁的万嬷嬷捧着个精致的雕花木盒走上前来。

“太子妃,你过来。”崔皇后朝着顾沅招了招手。

顾沅起身,缓步走上前去,低眉顺眼的唤道,“母后。”

崔皇后笑了笑,伸手将那木盒的盖子揭开,“来,这是特地为你选的,你看看喜不喜欢?”

顾沅垂眸,只见那柔软的浅黄色锦缎上放置着一整套千叶攒金红宝石头面,在晨间明亮的阳光下,金光灿灿,耀眼夺目。

且不说那一枚枚光泽透亮、色泽浓艳的红宝石有多么珍贵,就光看这套首饰的精致做工,就知道价值不菲。

这份见面礼,很重。

崔皇后拿起其中一枚红宝石双鸾点翠步摇,笑着看向顾沅,“本宫知道你一向不喜奢华,但如今你贵为太子妃,也不能太过素净。来,你低头,本宫替你簪上这支步摇。”

顾沅配合的半蹲下身子,低下头。

崔皇后替她戴好后,眯起眼眸打量了一番,很是满意的点点头,笑吟吟夸道,“不错,真不错。你这般好颜色,戴红宝石最合适不过了。”

顾沅恭谨谢道,“儿臣谢母后赏赐。”

崔皇后拍了拍她的手,“本宫之前就与你母亲说过,待你嫁进来,便将你当亲女儿看的。”

说完,她又与裴元彻交代了起来,无非是些夫妻间要好好相处,相敬如宾的道理。

裴元彻坐得板正,耐心的听了。

这般有一搭没一搭闲聊着,喝完了一盏茶,崔皇后缓声道,“时辰也不早了,太子妃你刚嫁进来,应当还有不少事要忙,我就不留你们了。”

顾沅会意,与裴元彻起身,一起告退。

看着俩人离去的背影,崔皇后脸上的笑意一点点消失。

她面无表情的端起茶杯,轻轻吹了茶末,淡淡道,“看他俩这样子,并没有龃龉,怎的昨夜......那般平静?”

万嬷嬷揣测,“或许昨夜太子喝多了?”

崔皇后抿了一口茶水,美眸眯起,“他费尽心思娶到手的新妇,怎舍得喝醉误了新婚夜?当个坐怀不乱的柳下惠,也不符合他的性情。”

万嬷嬷不知如何接话,又听崔皇后道,

“管他的,反正人已经娶进东宫了,他们俩是好是坏,本宫也不在乎。”

崔皇后抬手拢了拢鬓发,“左右一个月后,还要给太子纳两个良娣进来服侍。老二、老三都儿女成群了,就连比他小的老五,去岁也得了个嫡长子。最迟明年中秋,太子也必须让本宫抱上孙子才是......”

崔皇后口中的老二老三老五,分别是二皇子、三皇子和五皇子,皆是怀着狼子野心,不容小觑的角色。

老话常说,隔辈亲。顺济帝年纪大了,对于孙辈就格外的亲近,是以这几位皇子时不时就带着家中儿女给顺济帝请安,把老皇帝哄得直乐呵。

崔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顺济帝被哄得晕了头,偏了几位皇子那边。

万嬷嬷在一旁附和道,“娘娘放心,太子殿下都娶亲了,子嗣也不远了。”

崔皇后点了点头,“希望如此吧。”

......

另一边,出了凤仪宫,裴元彻与顾沅坐上轿辇,回到东宫。

下了轿辇,顾沅就被裴元彻牵着,一路往紫霄殿里走。

紫霄殿是太子的宫殿,前殿处理政务,后殿是他的起居寝殿。

在这之前,顾沅一直觉得太子的审美是比较浮夸的,毕竟她的瑶光殿弄得那样金碧辉煌,宛若一个镶满各色璀璨宝石的黄金笼子。

但步入紫霄殿后,她目之所及都很阔朗古朴,前殿庄重大气,后殿清静素雅,那些花里胡哨的摆设很少,架子上多是字画书卷、弓箭刀剑之类的,半点奢靡气氛都无。

顾沅一边打量,一边忍不住想:难道在他眼里,她是喜好浮夸奢靡的?

他是不是对她有什么误解。

思忖间,身量颀长的男人已然将她牵到了一处低调的小侧间里。

这是李嫔的灵堂。

正中的黄柏木箭腿平头桌上,摆着一块黑地金字的牌位,青瓷香炉中插着三根香,两侧摆着大支的白色蜡烛,已经积了一层厚厚的烛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