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偏执太子白月光带球跑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133】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裴元彻是个行动力很强的皇帝, 说要抓扈尔巴泄恨,第二日便在朝堂上提出攻打戎狄的计划。

对于是否再起战火, 朝廷分为三派, 主战派,主和派,中间派——

主战派和主和派两方在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 中间派夹在其中安静低调, 不表态度。

晋国公府崔家自是无条件与皇帝一条线,平国公府顾家及云忠伯府、卢御史, 以及他们的亲家茂林侯府、长安新贵郑家, 都是皇后一派, 也都遵循皇后的意思。

就连不掺和战事的太常寺卿文家, 这回也站出来表态, 支持再战。

就在主和派据理力争, 细数再战于民生不利,国库亏空等弊端时,千里之外的陇西发来一封奏疏。

奏疏是谢国公谢纶送来的, 大意是戎狄在北边横行无忌, 又借着议和之名, 行刺大渊国君, 其心可诛。他谢纶愿为前锋, 率大军从西北进攻戎狄, 陇西粮草兵马齐全, 只待皇帝一声令下,即可出兵讨伐,扬我大渊国威,

洋洋洒洒千余字, 字字珠玑,字里行间满是家国大义,激昂铿锵。

李贵宣读完,台下众臣都听得热泪盈眶,心潮澎湃,恨不得当场提剑上沙场。

后来这篇奏疏流传于外,极受读书人的追捧,众人皆赞谢国公忠君爱国。

无人知道私下里,景阳长公主一边吃着酪浇樱桃,一边托着下巴朝皇后道,“皇兄出事后,我担心得睡不着,半夜爬起来写了封信给他,说我兄长和侄子被害成这样,我咽不下这口气,然后他给我回信,说他会手刃扈尔巴,给我出气,我当时只当他是哄我,没想到他是认真的。”

她眼睛都放着光彩,像是装满万千星辰,“从前我还嫌他年纪大,是个只会舞刀弄剑、不解风情的粗野莽夫,哪里比得上长安城中这些文采风流、彬彬有礼的世家公子哥。如今看来,他才是我想要的夫君,一个可以护着我,为我遮风避雨的男人。”

顾沅看着景阳双手捧着脸,笑眸弯弯,活像是个偷到灯油的小老鼠,也不禁笑出声,“见你俩这般要好,我和你皇兄也能放心了。”

且说回朝堂,谢纶奏疏一出,主战派顿时占了上风。

顾渠趁热打铁,主动请缨,愿奔赴前线,杀敌讨贼。

裴元彻本来不想派他去的,顾沅就这么一个哥哥,万一有个三长两短,那她肯定得掉眼泪,除了在床上,其余时候他可舍不得让她哭。

可顾渠态度坚决,执意要去。

下朝后,裴元彻与顾沅提及此事。

顾沅半点不诧异,亲亲怀中的宣儿,淡淡道,“当初你一出事,我父兄就想着去找戎狄算账,你昏迷不醒的那几日,我母亲和嫂子日日求神拜佛,我父亲担忧的嘴角都起了燎泡,还有我兄长,他将顾风派去了戎狄,让他埋伏戎狄为暗线。如今能名正言顺打一场,他求之不得。”

裴元彻按着桌面,缓缓坐下,“战场凶险,若是你兄长……”

“他领着朝廷的俸禄,也该承担他的职责。”顾沅将宣儿放到裴元彻怀中,垂眸看他,“况且,他也不是那等贪生怕死之辈,这是他自己选择的,我敬重他,也尊重他。”

她都这般说了,裴元彻也不再多言,任命顾渠为主将,带兵三十万。

用过午膳后,顾沅陪着裴元彻处理政务。

书房里,阳光洒了一室明亮金色。

紫檀木的长案前,裴元彻端坐着,顾沅陪在他身边,纤柔白皙的手捧着奏折,垂下脑袋,脖颈修长如天鹅,神情认真的读着。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磨合,裴元彻也渐渐习惯顾沅给他读奏疏,这样下来,处理政务的效率与从前没多大区别,甚至如今这种状态,两人之间愈发契合,每日都有说不完的话。

有时她读着奏折,略作停顿,裴元彻便知她有话想说,或是耐心与她解答疑惑,或是与她探讨此事该如何安排。

彼此交谈着,既是夫妻,又是友人、同伴、知己。

眨眼到了四月底。

陇西军先行出征,长安军整装待发,同时,小太子裴宣迎来了周岁礼。

裴元彻命顾渠在小太子周岁宴过后再出发,也正好借这个日子,为三军壮行。

小太子周岁宴那日,皇宫内焕然一新,处处挂满喜气洋洋的彩幡,宫人们也都换上簇新的衣裳,说说笑笑,空气中都飘着快活热闹的气息。

一大早,四品以上的诰命夫人们便来到凤仪宫恭贺,顾沅的母亲平国公夫人赵氏,嫂子白氏,张韫素、卢娇月也都进了宫。

崔太后将赵氏请去圣端宫说话,顾沅这边与官眷们寒暄应酬一阵,闲下来总算可以与嫂子、好友们聊聊家常。

宣儿被仔细打扮了一番,穿着华丽的红色小袍子,脖上戴着精致的金项圈,白白胖胖的小胳膊上戴着辟邪的银镯子,腰间系着一条象征长寿的晬囊。

他本就生的玉雪粉团,这般一打扮,像是观音座下的仙童般,可爱极了。

奶娘一将他抱出来,立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