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过新年太妃之争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腊月中的时候, 京城飘飘扬扬下了一场大雪,贺内侍终于带着一百多个秀女回京了。

南边的秀女们都冻得哆哆嗦嗦的,贺内侍让人给她们一人发了件棉袄,带着她们一起进了宫。

秀女们进行宫后, 都集中住在一起, 等待后面的筛选。贺内侍办完了差事,就去复命了。

这回选秀是太上皇要求的, 他老脸皮厚, 直接问皇帝要,皇帝这才命礼部办此事。但太上皇又横插一杠子, 拎了个太监来办此事。往常都是太监和礼部官员一起办, 这回贺内侍吃了个独食,赚的钵满盆满。

贺内侍直接找太上皇复命,太上皇如今住在郊外行宫里, 一应杂事由杜太妃负责。但贺内侍是太上皇身边的人,此次选秀也没说让杜太妃负责, 贺内侍只能去找自己的主子。

太上皇正带着两个年轻的小美人玩耍呢,贺内侍跪地行大礼,“启奏太上皇,奴婢不辱使命, 共选了一百二十三名秀女, 都是各州府官吏家的千金。”

旁边两个小美人虽然脸上带着笑, 心里忍不住一阵悲凉。被太上皇当猫狗养着,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这已经够惨了, 现在又来了一大批小美人, 她们连当猫狗的资格都快没了。

她们说是太上皇的人, 可谁知道,她们到现在还是姑娘身子呢。

太上皇见到贺内侍,摆摆手,“把人都交给杜太妃,让她看着办。”

贺内侍只能去找杜太妃,杜太妃轻哼一声,“陛下那里都看过了。”当面叫陛下也就罢了,连转述时杜太妃也不叫太上皇,只叫陛下。按理来说,如今新皇登基,新皇才是陛下,杜太妃此举,眼里根本就没承认新皇的地位。

贺内侍连忙跪下,“太贵妃娘娘睿智,陛下都看过了,说请娘娘做主。”贺内侍鬼精鬼精的,在杜太妃面前,也立刻改口叫陛下。

杜太妃也摆手,“本宫知道了,你下去吧。”

贺内侍爬起来就走了。

虽然他这次捞了不少钱,但杜太妃一个大子儿都没打赏,让他心里隐隐有些不舒服。

他心里哂笑了一声,如今这两边闹哄哄的,他是太上皇的人,可太上皇日薄西山了,如今虽然闹的厉害,也没把新皇闹下台。等太上皇去了,他算个什么呢。若是新皇仍旧做皇帝,他就是先帝的一个内侍罢了,还不是第一人。若是南安王上位,就杜太妃这样子,他就更不算个什么呢。

贺内侍觉得如今形势不明朗,自己还是明哲保身算了。他摸了摸怀中的银票,去找了太上皇跟前的大太监王内侍。

王内侍是太上皇跟前第一人,但他年纪大了,并不是时时刻刻都在太上皇跟前听差。这会子,他正猫在屋里烤火吃东西呢。

贺内侍恭恭敬敬地进去了,“师傅,徒儿回来了。”

王内侍操着尖细的嗓音道,“哟,回来了,可还顺利?”

贺内侍立刻半跪在王内侍身边给他捶腿,“多谢师傅关心,徒儿此行还算顺利。”

王内侍舒服的嗯了一声,“顺利就好。”说完这句话,他什么都不说了。

贺内侍很乖觉,立刻从怀中掏出一摞银票,“师傅,这是徒儿孝敬您的。”

王内侍睁开一只眼睛,然后又闭上了,“你辛苦一趟,自己留着吧。”

贺内侍立刻陪笑道,“没有师傅提拔,徒儿怎么能有这回的差事,都是师傅的功劳,合该都给师傅才对。”

王内侍伸手接过了银票,大略看了看数目,“你小子挺能干呀。”

贺内侍嘿嘿笑,“多谢师傅夸赞。”

王内侍收的徒弟不少,如今就这个最乖觉最机灵,等他老了干不动了,迟早要被人顶替下来,太上皇跟前不能没自己人。

他伸手劈出一半银票又还给了贺内侍,“你辛苦一趟,虽然孝顺,师傅总不能让你白跑。这一半给你,你拿去找你最喜欢的姑娘喝杯茶吧。”

贺内侍喜欢美人,认识他的人都知道。王内侍就喜欢这样的徒弟,有缺点,爱财,机灵。

师傅给他,自然要接着,“多谢师傅疼我。”

王内侍问,“出门这一趟,有没有遇到什么事情?”

刚才那一问是上下级之间例行公事,这一问,就是师徒之间的知心话了。

贺内侍笑得很憨厚,“再没有不顺利的,太上皇要人,谁家敢不给呢。连我这样的狗东西,都跟着威风了一回。”

王内侍哈哈笑,踢了他一脚,“狗东西,回去歇着吧。”

贺内侍一骨碌爬起来,回了自己的屋子。刚才他差点就告诉了王内侍,电光火石之间,他把话咽下了。他和师傅不一样,等师傅死了,太上皇说不定还活着。可自己还年轻呢,不能像师傅一样,把一条命都赌给了太上皇。

贺内侍是选秀的头领,郑老爷打点周嬷嬷的事情再瞒不过他的。

回来前的路上,他已经找过周嬷嬷了。

周嬷嬷见到刘文谦的外貌之后,吃惊不已。这位小商人,和李太妃长得太像了,仔细看的话,和皇帝也有一两分像。如冯知府,没见过李太妃,就算刘文谦和皇帝有那么一两分相似,自然不会往这上头想。许知府还没见过刘文谦呢,就更不知道了。贺内侍和周嬷嬷等人混迹内廷,一眼就认了出来。

据传李太妃年轻时不大受宠,虽然生了儿子,在宫里也是个小透明,只有个嫔位。等儿子两岁多了,她忽然又怀了身孕,却被钦天监算出孩子和太上皇八字不合,挺着大肚子被送到皇庄上养着,当时还不懂事的皇帝被王皇后抱去养。

等李太妃一朝分娩,又生了个皇子。皇子才落地,太上皇得了急症,差点死了。宫里顿时谣言四起,李太妃生了个克父的孽种。太上皇本来就不宠爱她,说她也是不祥之人。当时的宠妃杜太妃更是进言,说把孩子放在火中烤一个时辰,去了孽根,就不会再克父了。

太上皇有些不忍心,还没等他想好办法,皇庄里忽然传来信,小皇子夭折了。

众人都说太上皇洪福齐天,天命之子,谁都不能克着他。

李太妃就一直住在皇庄里,后来王皇后死了,皇帝无人抚养,杜太妃想把皇帝要去,算给自己儿子养个帮手。当时才七八岁的皇帝跪在太上皇跟前求,想跟着自己的生母一起,且王皇后生前遗愿也是把养子还给她的生母。

太上皇和王皇后还有几分情感,既然她们母子都这样求,索性把李太妃接了回来,封了个妃位,儿子也还给了她。

这么多年过去了,宫里再没有人提那个夭折的皇子。

贺内侍当时只问周嬷嬷一句话,“嬷嬷想要立功吗?”

周嬷嬷立刻摇头,“贺大人说笑了,再有两三年,我就能离宫出去养老了,我儿子还等着我呢。”周嬷嬷当年是从奶/子府进宫的,外头有男人有儿子,她只想平安告老,不想惹任何麻烦。

两个人各怀心思,回来后都闭口不言。青州之行中遇到的这一点小插曲,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被压了下去。

一眨眼,又过去了十几天。

腊月二十九那天晚上,青州城内,郑老爷在书房里叹了口气。算着日子,贺内侍一行人应该早就到京城了。明儿就过年了,仍旧是没有一个字传过来。难道,真的是我猜错了?贺内侍那吃惊的样子,明明就像是见到了什么了不得的人物。

为何他三缄其口?连周嬷嬷都跟碰到鬼似的。

难道这中间,真的有什么不能告人的肮脏事?对贤弟来说,是福是祸呢?

郑老爷虽然忧心,却一个字都没对外说。

明儿就是大年三十了,许知府封了印,给大家发了丰厚的份例,打发大伙儿各自回家过年。

今年下了两场暴雪,青州有不少百姓都遭了灾难。许知府带着大伙儿忙了这么久,等过年的时候,他自然不能小气。

郑老爷领了银子,还有鸡鸭鱼肉一堆年货。当然,这些东西提前几天都发了,自然不能等到大年三十再给。

郑老爷今日从衙门回来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一家子都在等着他吃完饭。

明儿就要过年了,家里面到处洋溢着新年的喜气。

吃过了饭,郑老爷就一个人去了书房,把这一年的事情都仔细想了想。

还没等他想出个什么头绪,郑太太进屋了。

“老爷,该歇着了。”以前郑太太叫官人,自从郑老爷升了七品,郑太太觉得自己家现在勉强算得上官宦人家了,学着那些官太太们一起改口叫老爷。

郑老爷抬眼看向郑太太,“娘子,家里都准备妥贴了?”

郑太太坐在他身边,“都准备好了,老爷这是在操心什么?明儿就过年了,可是还有什么烦难事?”

郑老爷摸了摸胡须,“无甚要紧事,这一年家里波折重重,总算都过来了。娘子辛苦了。”

郑太太也叹了口气,“是呀,都过来了,明儿咱们好生过个年,但愿明年一年顺顺利利的。”

郑老爷笑,“娘子莫操心,咱们去歇着吧。”

夫妻两个一起回了东屋。

大年三十一大早,天还没亮,刘悦薇就被家里的鞭炮声吵醒了。

她翻了个身,继续睡。身后之人忽然醒了,伸手把她拉到了自己怀里,小两口又继续睡着了。

等天亮了,云锦在门外叫门,“奶奶,奶奶,太太那边打发人来叫了。”

不是郑太太来叫,云锦也不想来讨人嫌。

刘悦薇瞬间惊醒,“晓得了,我马上就起来。”

还不等她去捅郑颂贤,只见他睁眼看着自己,两只眼睛黑黢黢的。

刘悦薇小声道,“娘叫咱们呢,快点起来。”

刘悦薇说完就坐了起来,昨晚上她睡里头的,翻身从他身上跨坐过去的时候,郑颂贤觉得这个姿势简直是太迤逦,让人浮想联翩。

刘悦薇飞快下了床,火速把自己穿好了。见郑颂贤还赖在被窝里,裹着被子,露出两只眼睛偷看她换衣裳。

她立刻折回床边,把两只手伸进被窝里,一边冰他一边挠痒痒,“快起来,快起来……”

郑颂贤忍不住笑了起来,又不敢大声,怕外头人听见。闹了两下之后,他才出了被窝,刘悦薇已经帮他把衣裳都拿了过来。

“还说睡个回笼觉,一觉就睡过了。”

刘悦薇帮他快速穿好了衣裳,检查了一番,然后去开了门。

云锦带着云绡端着热水进来了,她让云绡伺候三爷和奶奶洗漱,自己去整理床铺。一般来说,需要近身服侍郑颂贤的时候,她都是让云绡上。她年龄大了,云绡还小呢,不怕人说。

整理床铺的时候,云锦眼尖,一眼看到床上有两个枕头,伸手一摸,两个枕头都是热的。她缩回了手,稍微思量了一下,心里都明白了。

她什么都没说,把床铺整理的整整齐齐,趁着旁边几人不在意,把郑颂贤的枕头用刘悦薇的两件脏衣裳裹着带了出去。脏衣裳放在门外的盆子里,枕头悄悄送回了西屋。

西屋的被子乱的很,看样子是睡过人的,她伸手摸了摸被窝,冰凉凉的。云锦更加肯定了自己的猜想,她仔细想了想,夜里好像也没什么动静。

她又响起三奶奶嫁过来头一天晚上,让她洗的帕子和衣裳,心里突然好像开了些窍。她回想了下钟妈妈当时的眼神,好像是果然如此。

奶奶出嫁前,太太一再嘱咐她和钟妈妈,务必要看紧了三爷,不能让奶奶早早怀孕生孩子。为此,钟妈妈还特意跟她讲了许多这男女人伦之事。但她没想到,这夫妻之间,还有这么多“小道”。原来钟妈妈早就知道了,却什么都没说。看样子,看样子这样应该是没错的,要不然钟妈妈也不会睁只眼闭只眼了。

云锦决定跟钟妈妈学,假装什么都没看见。

等小夫妻两个赶到正房时,大伙儿都到了。

郑颂贤很不好意思地道歉,“都怪我昨儿晚上看书看完了,早上起不来,让爹娘和哥哥嫂子们久等了。”

郑太太笑,“不妨事,你妹妹也刚来呢。都坐下,吃饭吧。”

郑晗珺对着三哥羞羞脸,“比我起的还迟。”

郑颂贤笑眯眯地坐在妹妹身边,又把刘悦薇拉到他另一边坐下,“妹妹这放假了,也不用看书了,真是快活。等过年了去先生那里,可别哭鼻子呀。”

郑晗珺嘟起了嘴,“三哥真讨厌,今儿过年,不许跟我提功课的事儿。”

郑颂德开玩笑,“妹妹,谁让你笑话你三哥起得迟的。”

说话间的工夫,厨房送来了早饭。

今儿的早饭花样众多,有粥、小笼包、蒸饺、肉丝面,还有几样小菜。今日准备的多,想吃什么自己随意取。

小笼包有蟹黄的、虾肉味儿的,蒸饺有纯肉的,还有荤素搭配的,这蟹黄的原料还是魏氏打发人送来的。

刘悦薇盛了一碗粥,吃蒸饺和小菜,她旁边就是何氏。

何氏只吃肉的,“三弟妹,你也吃点肉,整日光吃菜,跟和尚似的。”

刘悦薇笑,“二嫂就不晓得了吧,今儿晚上年夜饭定然比这还丰盛,我要留着肚子晚上吃呢。”

何氏吃下一个小肉包,“哎呦,那还要一直空着肚皮到晚上,不划算,不让我早上多吃点,等到夜里才能吃年夜饭呢,我可扛不住。”

刘悦薇忽然想起郑家的传统,大年三十这一天只有两顿饭,但她实在吃不了太多呀。

郑颂贤伸手给刘悦薇夹了一只纯肉饺子,“二嫂说得对,娘子多吃些。”

郑颂德也给何氏夹了一只肉饺子,“吃吧吃吧,你奶孩子呢,就要多吃些。卉姐儿小小的一团,真是能吃。不过你真是奇了,比我还爱吃肉。”

何氏笑眯眯的,“我嫁到咱们家来,不就是看中了家里能天天吃肉。”

众人都笑了。

早饭吃过了之后,郑老爷就带着三个儿子准备祭祖的事情。自从在青州城安家后,郑老爷过年就不回老家了。郑老爷有两个兄长,父母早就过世。照看父母坟茔的事情由郑大老爷负责,郑老爷每年让人送些银子和年礼回去,家里的人情礼节都让郑大老爷帮他走,每隔几年回去看一眼,其余的也就罢了。

但过年祭祀还是不能马虎,他在家里劈了个特别小的院子作为祠堂。这院子其实是从别的院子里隔开的,只有三间屋子,里面放了郑老爷父母和祖父母的排位,又张贴了昭穆神位。

郑太太带着媳妇们准备夜里的年夜饭,人多力量大,一人报两样菜,很快就出来十几个菜。除了各个院子挑的,郑太太又报了几样每年都必须要做的份例菜,凑了满满一大桌子。

等到了夜里,郑老爷带着一家老少先去了小祠堂里。他和三个儿子一起给祖宗们烧纸上香,郑太太带着三个儿媳妇一起摆贡品。

郑家如今好歹是官位了,过年的祭品也十分丰盛,虽没有用整头的畜生,也摆了整个的猪头,外加一整只鸡和一整条鱼,还有整块的豆腐,最前面摆了三杯酒,猪头、鸡和鱼身上各插了一双筷子。

郑老爷一边磕头烧纸一边念念有词,郑太太和媳妇们摆完了祭品后默默站到了一边。屋子里烟熏火燎的,刘悦薇感觉鼻孔有点痒痒,悄悄用帕子按了按。好在她站在最后面,也没人发现。

她抬眼看了看供桌,郑家的列祖列宗们,你们若是真的在天有灵,就保佑这一家子能平平安安度过灾难吧。

郑老爷祭祀完了之后,家里下人去大门口放了近一刻钟的鞭炮,年夜饭终于开始了。

主子们都聚在正院正房,下人们也另外有地方。大过年的,府里下人们也凑了好几桌,桌上鸡鱼肉蛋什么都有。郑太太和几个媳妇们的贴身丫头在正院耳房里单独开了一小桌,防止女主子们随时传唤。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