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领差事美名远扬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郑颂贤回去后, 刘悦薇已经吃完了,沛哥儿吃过后也正在一边玩耍。

刘悦薇问他,“五哥来有什么事情?”

郑颂贤端起碗,发现碗里重新添了新鲜热饭, 夹了一些菜就吃了开来, “五殿下说,他想去云南帮陛下建外贸。”

刘悦薇吃了一惊, “五哥怎么忽然有这个想法?”

郑颂贤缓慢道, “五殿下说,他想替陆家平反。无缘无故总不好翻旧案, 且又是太上皇定的案。但他若是有了功劳, 总能向陛下提一提。”

刘悦薇叹了口气,“五哥纯孝。”

郑颂贤没有再说话,等吃完了饭, 他放下了碗,漱口后擦了擦手, 用很平淡的语气对刘悦薇道,“娘子,五殿下说,想让我陪他一起去。”

刘悦薇正低头和沛哥儿数手指头玩呢, 闻言抬起头, “三哥你说什么?”

郑颂贤又重复了一遍。

刘悦薇沉默了, 放下沛哥儿的小胖手,反问他, “那, 三哥你想去吗?”

郑颂贤看着她的眼睛, “娘子, 我观咱们这位陛下,是个喜欢折腾事情的。但他也不是瞎折腾,自陛下登基,先是裁夺了皇亲国戚的用度,又裁夺了一批爵位。没过几年,又开始推行新政。明眼人都看得到,太上皇留下个烂摊子。若是换做个没用的,说不定这会子朝廷亏空的更厉害。陛下一个人顶着压力,一样样办了下去。现在国库丰盈多了,百姓的日子也好过了一些,没有繁重的人头税,各地杀女婴的事情也少了许多。陛下说重开边境贸易,说是找个试点,我预计只要云南这边做的不是太差劲,只要不赔钱,以后肯定还会开别的地方。娘子,这是个好机会,我想去。”

刘悦薇笑道,“那,三哥你就去吧。”

郑颂贤拉起她的手,“多谢娘子。才刚我吃饭的时候就在想,我也不能总是留在翰林院读书修史,将来总要外任的。若是此次能跟着五殿下把云南外贸口子的事儿办好了,学一些经验,以后到地方做官,也不至于两眼一抹黑。但我又舍不得家里,这次去云南,五殿下说了,三两个月根本办不完,娘子在家里我不放心。”

刘悦薇反握住他的手,“三哥别担心,我带着沛哥儿在家里玩,有事情了还有我爹在呢。难得有这样的机会,你跟着五哥去,不说立功劳,总能学些经验。那等人人都争的差事,除了油水大,估计也没别的好处。咱们又不缺银子,三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郑颂贤摸了摸她粉嫩的指甲,“我去问问岳父,看看他怎么说的。”

刘悦薇点头,“问问我爹也行。”

刘文谦也不反对女婿和五皇子去云南,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志存高远,跟我一样在家里当个闲差,能有什么出息呢。

家里人都不反对,郑颂贤立刻给五皇子送了信。

五皇子第一次鼓足勇气单独找皇帝说话。

皇帝正在批折子呢,听见内侍说宣郡王来了,有些诧异,仍旧不动声色,让人宣了进来。

五皇子给皇帝请安后,垂手站在一边。

皇帝主动问,“你来有什么事情?”

五皇子整理了一下语言,“父皇,儿臣请缨,去云南筹建外贸口子的事儿。”

皇帝抬眼看着五皇子,他还以为这个儿子以后就准备一直默默无闻呢,“怎么忽然想着去云南了?大家都避之不及呢。”

五皇子道,“儿臣也想替父皇分忧,但又没有太大的本事,既然大家都不想去,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

皇帝没有直接回答他,“大家都不愿意去,不是这差事不好,是有些难度,油水又少。朕还能不知道,如今这些做官的,都做油了头,个个都等着拿好处,脏活累活儿一概不想干,挑三拣四、拈轻怕重,早晚朕要挨个收拾他们。”

五皇子劝道,“父皇喜怒,儿臣常听闻,为官者,替君王分忧、为百姓除难,方为大贤者。儿臣在内务府干了一阵子差事,深知一瓢一饮最关乎民情。此次开外贸,是父皇为百姓生计而为之,儿臣想为君父分忧,也想替百姓做些善事,方不负父皇厚爱,对得起朝廷养了儿臣这么多年。”

皇帝笑了,“好,你既然愿意去,朕就答应你。不过你记住了,既然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你母妃是天下一等一聪慧的女子,朕相信你也是个有灵气的。如今你想开了最好,有多大本事都使出来,藏着掖着不算好汉。”

五皇子立刻躬身道,“多谢父皇教诲,儿臣定全力以赴。”

正说着,太子求见,皇帝叫了太子过来,与他说了五皇子要去云南的事情。

太子有些吃惊,“父皇,这等事情,派个臣子去就罢了,如何要劳动五弟过去?”太子私心里并没有太把这事儿当回事,云南边陲那等穷地方,就算做好了,一年能有几两银子,犯不着劳师动众。

皇帝笑道,“他愿意去,让他去就是。既然要派官员过去,他如今做着官,也不是不能去。”

太子立刻笑道,“那我就先预祝五弟旗开得胜了。”

五皇子恭恭敬敬地行礼,“多谢太子殿下。”

皇帝道,“你先回去吧,过几天就出发,朕会给你几个人。”

谁知五皇子却没走,又行了个礼,“父皇,儿臣想问父皇要个人。”

皇帝挑眉,“何人?”

五皇子道,“翰林院六品修撰郑颂贤,长乐妹妹的夫婿。”

皇帝放下了笔,“如何想着让长乐的夫婿跟你一起去?”

五皇子道,“父皇,儿臣认识的人也不多。因着跟着五叔办差,时常能遇到郑修撰,多少也能一起说几句话。昨儿儿臣去问郑修撰,他十分赞同儿臣出去走走看看,也愿意陪同儿臣一起去。”

皇帝又拿起笔,“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吧。”

五皇子该说的都说了,行礼退了出去。太子笑眯眯地看着弟弟的身影,什么都没说。

皇帝对太子道,“为人君者,要知人善用。用人前莫看身份,只看才能。老五愿意去,这就比其他人强了许多。不愿意去的人,强行让他去了,能力就要打折扣。”

太子忙道,“多谢父皇教诲。”

没过两天,皇帝发了道旨意。命宣郡王为四品安抚使,带两名随行官员,翰林院六品修撰郑颂贤和户部五品主事梅大仁,即刻赶赴云南,不得有误。

圣旨还没下之前,刘悦薇就找人打听清楚了云南那边的生活习惯,京城这会子已经快到四月,云南那边估计已经很热了。

刘悦薇准备了许多夏季穿的衣裳,做了几双单鞋。最重要的是药材,听说那边夏季蛇虫鼠蚁特别多,而且山路崎岖,容易打滑,要是外来的人,可能经常连路都走不好。

刘悦薇把家里的药材每样包了许多,又专门找太医开了些特别的方子,从外面抓药。

除了这些,又给郑颂贤准备了一些钱。大额的银票给了五张,一张一千两。小面额的银票一大把,最大百两,最小的一两。但有些偏远的地区可能根本就就不用银票,刘悦薇又准备了一些金银。金子少,银子多,且都是一两二两的,连铜钱都准备了好几千个。

云锦见到那个装钱的小匣子,忍不住开玩笑,“郡主,郡马有这钱,在云南住个三五年都够了。”

刘悦薇继续发愁,“要不是沛哥儿还小,我自己都想跟着去。但五嫂都不去,我就不能去了。”

钟妈妈忽然小声道,“郡主,我听说宣郡王妃给宣郡王还带了个人呢。”

刘悦薇看了她一眼,“五哥是打头人,又是郡王,带个姨娘也正常,反正咱们家没有的。”

钟妈妈忙道,“郡马自然不是这样的人,只是,我担心外头人误会郡主。”

刘悦薇慢条斯理地道,“无妨,误会我的人多了。郡马是去办差的,又不是去游山玩水的。”

准备好了钱,再就是人了。

聿竹是一定要去的,这么多年了,郑颂贤走到哪里都会带着他。聿竹从以前那个跑腿的小厮,渐渐变成郡马爷身边第一人。除了聿竹,刘悦薇又拨了三个随从,丫头婆子一个不带。

其余杂七杂八也带了不少东西。

郑颂贤夜里回来后,见到屋里一堆的东西吓了一跳,“娘子,我们骑马去,又不坐车,这么多东西实在是没法带呢。”

刘悦薇吃惊,“这么远的路,你们要骑马过去?”

郑颂贤点头,“五殿下说了,骑马快一些。娘子给我准备两三身衣裳,钱可以多带一些,药材有几样重要的就好,人多带几个倒无妨。”

刘悦薇先把东西减了一大半,又把聿竹叫了过来,“郡马出门的事情我就交给你了,差事办好了,等你回来,就把你和云锦的婚事办了。”

聿竹顿时不好意思起来,“伺候郡马,是小的职责,不敢问郡主要赏赐。”

刘悦薇很严肃道,“外头乱七八糟的人和事多得很,郡马要忙大事,这些小事你不可不察。凡是有不认识的人想靠近,定要严防。吃的喝的,一概不能轻易入口……”

刘悦薇嘱咐了一箩筐的话,聿竹一一点头记住了。

临行前,刘文谦把侄儿和女婿叫了过去,叮嘱了许多话。

当天夜里,郑颂贤搂着自家娘子好生亲热了一番,又交代了许多话,这才沉沉睡去。

第二天早上,天刚刚亮,趁着沛哥儿还没钱起来,郑颂贤洗漱后吃了早饭,在二门口和刘悦薇告别后,带着五六个人出发了。

刘悦薇回来后感觉心里空落落的,看着桌上还冒着热气的早饭,摸了摸头上的簪子,这是刚才郑颂贤临走之前给她插戴上的。

云锦安慰她,“郡主,您还没吃呢。”

刘悦薇嗯了一声,坐在桌边慢腾腾吃了起来。

刚吃了两口,沛哥儿醒了,丫头们给他穿戴好之后,他小跑着出来了,一头扎进他娘怀里,“娘,爹呢?”

刘悦薇摸了摸儿子的脸,笑道,“你爹出门办差事去了,三两天回不来呢。沛哥儿今日准备做什么?”

沛哥儿还没意识到,仰着小脸道,“我要去找小舅舅玩。”

阿弥陀佛,他终于不管典哥儿喊弟弟了。

母子两个在屋里亲昵,京城外头,五皇子正带着一行人急速往南而去。

五皇子虽然不怎么受宠,也是皇子,自小金尊玉贵长大的。

跑了一阵子后,郑颂贤见他仍旧稳稳地端坐马上,忍不住问他,“殿下,可要歇息?”

五皇子侧脸问他,“怀瑜累了?”怀瑜是郑颂贤的字,上次回青州时郑老爷取得。

郑颂贤摇头,“臣不累,担心殿下的身子。”

五皇子劈手抽了一下马鞭,“怀瑜放心,本王没有那么娇气。”

五皇子这回真正像个办差的,柳氏给他准备的姨娘丫头,他一个没要,连车也不要,直接骑马。他随身只带了一些换洗衣裳,都在随从身上。

一路急行,过了几天,忽然赶上下雨天。五皇子命大家都取出斗笠和雨衣披在身上,继续慢速前行,到下一个驿站再休息。

瓢泼大雨倾盆而下,郑颂贤感觉身上沾了许多雨水。再看前面的五皇子,身上也湿了许多,却没有皱一下眉头,他似乎丝毫不在意,仍旧策马小心前行。

等到了驿站,众人身上都湿了一半。郑颂贤回屋后,让聿竹打了热水来,洗了个澡,换上干净衣裳。

聿竹机灵,把装衣服的包袱外头用油纸又包了一遍,下雨也不用担心会淋湿。

夜里睡觉时,郑颂贤感觉自己大腿根那里有一点点痛,似乎磨破了一小块皮。这几天骑马骑的很快,免不了受了些小伤。郑颂贤见五皇子都没在意这个,他就更不肯提了。除了他和梅大人,人群里跟了好几个低品级官员,有人半路上似乎扛不住,五皇子让人给他的马鞍上加了柔软一些的东西,省得再受伤。而他自己的马上,除了个马鞍,别的什么也没有。

刚开始几天大家确实有些吃不住,等撑过了那几天难熬的日子,慢慢都习惯了。一路上,五皇子吃的住的,和大家一模一样,众人心里都有些感触,这位殿下,是个肯干事实的。

转天,雨停了,五皇子丝毫不肯耽搁,继续前行。

出发前,五皇子对大家道,“诸位,这些日子辛苦你们了。咱们从京城而来,在京城都享受惯了,这会子赶路如果受不住,等到了地方,那等穷乡僻壤,更苦的日子还有呢。咱们努力撑一撑,不能让人家说,咱们这些京城来的都是些中看不中用的绣花枕头。”

众人连忙谦虚,五皇子点头,“咱们继续走吧。”

一路快马加鞭,一个多月之后,终于到了云南,五皇子带着几人直接去找云南巡抚张大人。

张大人提前接到了信,嘱咐家里门房,若是京中来人,务必立即通传。

张巡抚听说宣郡王到了,立刻亲自出来迎接。

张巡抚先给五皇子行礼,“下官见过宣郡王殿下。”

五皇子扶起张巡抚,“张大人好,论爵位,本王可以受张大人的礼。论官位和年纪,本王也该给张大人行礼才对。”

说完,他也抱拳还礼,“张大人。”

张巡抚赶紧侧身到一边,双手托住五皇子,“殿下客气了。”

说完,张巡抚把一行人往衙门里面带。

众人寒暄了一阵子后,五皇子直奔主题,“承蒙父皇厚爱,命我来承建此次云南边境贸易事宜。我对这边一窍不通,还要请张大人多助我。”

张巡抚点头,“殿下,此次开边境贸易,与以往不同。往年也开过,但无非就是以物易物。下官说句大白话,就是拿点小恩小惠哄着那些土人别闹事。如今陛下圣明,要和西南诸国建立贸易往来,那自然规模就不能小了。一是选址,二是规模,三是规矩。”

五皇子道,“我与大伙儿商议过了,有些想法说给张大人听,请张大人帮着裁夺。我们挑了思茅这个地方,一是这里有汉人、土人,听说还有别的国家的人喜欢往这里来。这规模嘛,先期就开一个镇子的大小。至于规则,先期可以继续以物易物,后面只能以金银交易,铜铁也行,具体价格,还需后面仔细参详。”

张巡抚摸了摸胡须,“殿下所言,正是下官所想。”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