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鳳塵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69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高雲桐眉宇一皺,暫未言聲。

而那耿大哥則拍案而起:「晉王是鳳姓皇室,受恩深重,如今投敵真是把祖宗都賣了!只恨我們在河東,不然,我也願意投奔吳王,先把內賊處置了,再御外敵!」

高雲桐說:「等等,晉王投敵的消息一定是真的嗎?」

那斥候搖搖頭:「汴梁消息絲毫不通。不過靺鞨屯兵不進,肯定是在等和談的消息,若是和談失敗,難道靺鞨人不渡河攻打?」

「但是若是汴京已然考慮投敵,靺鞨應該樂見其成,肯定不會坐視吳王過淮挺進的軍伍!」高雲桐分析道,「你們想想,當時靺鞨出兵的藉口就是吳王不肯將江南財賦作為歲幣供奉,靺鞨要替他立下的『臣邦』教訓反叛的吳王。現在大好的藉口在眼前,反倒沒有動作了?靺鞨就不怕吳王打敗了晉王,再一鼓作氣趕跑他們?」

耿大哥擺擺手說:「不管晉王有沒有投敵,和談總是奔著他去的他有和談之心,就不是能洗雪國恥的好皇帝!我寧可相信宋相公擁立的吳王宋相公可是主戰派!」

高雲桐皺了皺眉,又微微一笑:「宋相公其實原先從不主戰。我在汴京做太學生的時候,有幸聽他講史書,他竭力反對當時的官家背盟北盧,勾連靺鞨,想要拿回燕雲十六州的想法,他希望不要挑發戰爭,不要把大梁陷入泥潭。」

但看耿大哥皺著眉頭,一副不以為然的神色,他又說:「但是,不挑頭打仗,不代表不敢打,靺鞨背誓進犯,我們當然不能任人欺負。我想說的是,宋相公看的是時局,而不是簡單的『主戰』『主和』,這不是哪一種說法站了上風就必須黨同伐異的。」

他這一番話基本等於對牛彈琴。

且看周圍的人都不大聽得懂,也不大愛聽的模樣,高雲桐只能先退讓了一步:「我倒覺得,無論晉王是打算和談,還是打算暫時拖一拖時間;他和吳王到底誰策略有誤,誰又是賣國之人,都不是我們當務之急該管的事。

「我們這裡要用的優勢是:我們據太行是居高臨下,我們占河東是掌控靺鞨軍的側翼。靺鞨雖然分兵看守住各個出口和各座城池,但分兵則弱;我們如舉力齊下,給他側翼致命一擊,他未必抗得過去。」

他環顧四周:「要破靺鞨的鐵浮圖和拐子馬,我已經設計有一套法子,以步軍結陣、馬隊攪擾、弩機掩護、輔之以火器,而咱們寨中兄弟便是弩手和步軍的精銳,其中法門現在就當練起來。吳王和晉王互相對峙就對峙吧,消耗就消耗吧,靺鞨隔岸觀火,我們也隔岸觀火好了,正好為自己爭取一些練兵的時機。」

不急著站隊,而先強大自己,一切為的是驅除外虜。

這一條思路耿大哥和山寨的義軍總算是首肯的,他們點點頭說:「不錯,晉王吳王消息不明,我們還是先把狗.日的靺鞨趕出河北去。」

高雲桐於是一邊組織義軍練習對付鐵浮圖的戰陣,一邊盡力和汴梁、和并州遞髮蠟丸密信聯繫。蠟丸中只敢使用隱語,怕道路不靖,給靺鞨人攔截了去。但十個蠟丸,尚不知能不能送到一個,并州發來的蠟丸亦如是,所以一應消息都很滯後。而被南北交困的汴梁更是連個確切的消息都得不到。

汴梁宛若一座孤島,一切都被封鎖。

只能從河東傳遞來的信息推測:靺鞨軍隊並未渡河,只是營建了密密麻麻的舳艫,枕戈待旦,關注著黃河以南的形勢,仿佛隨時就要撲過去,但又始終沒有撲過去,好像在等待著什麼。<="<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