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房子通古代,被糙漢領回家強寵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0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你娘家侄兒那邊也幫襯一下吧,磨坊這邊需要人手,不行就讓他來咱磨坊做工,多給些工錢,等賺了銀子,他就可以回村自己弄個磨坊,也總是個營生。」

婆娘娘家的侄子也是厚道之人,幫襯一把也是應該的。

「老頭子你這麼說,我可當真了,趕明兒就讓他來。」

夫妻二人不說二話,張翠花直接應了。

「現在家裡分一下工,我和老大媳婦在家裡滷肉,你和侄子去磨坊幹活兒,老大老二老三你們去沈淵那裡幫忙,雖然買了人,但畢竟是新來的,也不知道人品都咋樣,你們得先去看著,讓沈淵少操點心。」

「沈晴在家裡看著孩子們,隨機找活兒干。」

張翠花把一家人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一家人沒一個有意見的。

「嗯,後日就該收秋了,目前先以秋收為主,還跟以往一樣,都得下地幹活兒,儘早完成秋收和耕種。」

沈松青更關心秋收問題,今年這秋收,可讓人激動呢。

金秋時節,縣令大人親自領著幾個衙役和家人到達了大柳樹村。

農業辦已經建成,裡面有很多房間,也不怕沒地方住。

許大娘領著小多多乾脆直接住了進來。

這次秋收不僅僅是萬千農民的事,也是許懷遠的大事。

紅薯玉米的事情早就呈報給朝廷,這大柳樹村的秋收,關乎到以後的大夏朝的糧食安全。

雖然早已經估約莫出產量,但是也沒有親自來看一看更讓人來的欣喜。

首先要收的就是全村的紅薯。

一家一畝地,也有百十畝,縣衙的人都來幫忙。

不是沙土地,挖起來比沈淵家那幾畝沙土地要費勁很多,但是大家乾的也是熱火朝天。

看著一串串紅薯從土地里被挖出來,百姓們臉上洋溢著發自內心的笑容。

農業司趙大人也是忙的不可開交,帶著人在地頭稱重記錄。

沈淵家的紅薯種得早也早就挖完了,所以他家開始收其他作物。

首先就是那些玉米,這玉米是頭一次種頭一次收,原來需要一棒子一棒子掰下來的,然後再給抬出去。

弄完這些,還要把玉米杆子給砍了才能進行下一輪的耕種,收起來還挺麻煩。

好在家裡現在有十個奴僕,分工合作,動作也很快。

一筐筐的玉米從地里抬出來,都堆在地頭,最後被一輛輛牛車給拉回家裡。

家裡放不下,就堆在作坊那邊。

蘇晚晚就帶著孩子們在家裡剝玉米皮。

這個工作她會,小時候經常做的,還跟奶奶學了很多編法。

玉米被一串串的編起來,掛在牆上風乾,能放很久。

兩個婆子跟她學,新奇又有趣,這可都是糧食啊,東家太厲害了,這一畝地也不少呢。

趙慶海知道他家收了玉米,也跑來觀看。

看著院中的牆上掛著那一串串金黃色的玉米,顆粒飽滿,忍不住熱淚盈眶。

這場景,太讓人激動了,比見到大片的小麥在地面曬著都讓人激動。

真想找個畫師,讓這場景畫下來。

想到這裡,他猛然想到一個人,急匆匆地又跑到紅薯地里,拉來了一個和他年齡差不多的中年男人。

這男人姓孟,蘇晚晚是見過的。

他是沈淵從新平縣帶回來的一個人,據說是在黑風寨一併救出來的,擅長機關算數,幫了不少忙。

知道他是大柳樹村的,便跟著一起來了,說是要找一個故人。

這故人便是趙慶海,原來二人是同窗,更是好友。

孟遷這人喜歡四處遊歷,這次也是聽說了通許縣一個村子發明了很多農具,還發現了高產作物,想到老友在通許縣,便想著來看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