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雙生夫郎互換人生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晚上他做飯,蒸了一鍋柴火飯。

沿鍋蒸了臘肉片、紅薯,再有一碗蒸蛋,米飯盛出來,又煮上了鍋巴粥。

他最近水藥喝得多,對湯湯水水的飯食都不饞了,是謝岩喜歡吃,還尤其喜歡吃焦香的鍋巴。

晚間,一家四口吃飯,謝岩干啃一塊鍋巴,再喝一碗粥,吃了半個紅薯,再吃不下去了。

蒸蛋一家人都沒動,讓陸楊吃了。

他食慾不好,本來就吃不下去東西,家裡滋補的好東西沒有,蒸蛋拌臘肉片,讓他能吃多少吃多少。

陸楊怕浪費,拿小碗舀著吃,一半下肚,再墊兩口米飯,也就飽了。餘下的就他們三個分了吃。

村里不熱鬧,家裡無雜事。

晚飯過後,就燒水洗漱。

陸楊跟他們商量著,什麼時候找大伯和阿青叔說說,在村子裡多提提陸三鳳,慢慢把送孩子的事挑明了說。

換親之事,黎、謝兩家沒意見,陳家這麼久沒鬧起來,以後明面上,他們就是兄弟。往後碰見什麼人,有事都好說。

一般人想不到換親。這事可以開始鋪墊了。

陸二保說:「大哥知道,這些年一直沒對外說,我明天去找他。」

說起這事,陳年舊事也提提。

他們家以前日子還不錯,上頭雙親在,兩兄弟也和睦。

後來老爹沒了,要養老娘,兄弟倆也能過。但平常干多干少,吃多吃少,一家摩擦多,對老娘的上心程度也要鬧一鬧。

沒多久,娘沒熬住日子,也沒了。雙親都沒了,這家自然就散了。

田地是平分的,當時陸三鳳還沒說親,占了三畝地,跟大房過日子。

陸二保說:「你姑姑那時候是好的,她說親了陳家,回娘家還算頻繁。你爹爹懷你們那年,她都有兒子了,在陳家說得上話,腰板硬。我們倆養不起兩個孩子,送遠了捨不得,她說陳家養得起,她接過去養幾年,以後我們家條件好了,再接回來。

「後來就改口了,也不常回家了。再後來,就不回家了。這些年,我們也去縣裡找過,我們都不知道往哪裡找,又沒錢住縣裡,來回一趟走不了太遠的路。後來年節也去陳家灣看,陳老爹帶著兒子回來祭祖,你姑姑跟你沒有回村。」

過去搭話,陳老爹不耐煩。他生怕被窮親戚纏上,說起話來,只說他養大的孩子,不可能還給陸家。

陸家非要找,他就把孩子扔了。

陸二保跟王豐年還是養不起,他們給陸柳的陪嫁,都是從聘禮里摳出來的。兩個人又是老實人,講話說不過陳老爹,見面幾次,只有挨罵的份。

再就是去年,頭一次有陸楊的消息,他都嫁人了。兩個孩子膽大,換了親。

謝岩對陳家的事,知之甚少,聽得很認真,兩耳朵恨不能豎起來聽。

陸楊倒不奇怪陸三鳳的變化。陳老爹就不是個好人,活人都當畜生馴,要媳婦顧著家,不往娘家貼補,指不定每天怎麼磨人。他就是這樣過來的。

陸楊說:「占了養恩,往來少不了。不過他們做著榜樣,我這頭差不多就行了。」

問就是跟陸三鳳學的,都是陳老爹教得好。

王豐年聽他這個語氣,猜著他在陳家過得不好,試探著問一句,陸楊都是否認。

「我好得很,人要長本事,就要辛苦一點。你們可能不知道,縣裡很多鋪面,都是家庭作坊。一家人圍著作坊打轉,掙的銀錢,都是一家攢下的。花銷都是一起出。這樣省工錢,也沒人分帳。掙多少是多少。

「像我跟謝岩的鋪面,就不算家庭作坊,因為我們要往外開工錢,一家人忙不過來。掙的錢都要分出去,各處花銷大。一家人在一起開作坊,每天開門做生意,忙是正常的。」

他只說辛苦、忙,不說其他。

王豐年不懂做生意,他就想陸楊省點力。

請人就請人了,他看鋪子裡請人才好。

請了幫工,都忙得脫不開身,要是沒請人,比地里的老黃牛都不如!

只是他們是陸楊的娘家人,還是兩個爹。請過去就是兩個長輩壓頭上,不然他們過去幫忙,給口吃的就行。也不用開工錢了。

謝岩也覺著請幫工好,忙應話說:「等二月里,看看書籍銷量,賣得好的話,我們趁早再出第二本。爭取今年能在縣裡租個小房子住。鋪子後面就能空出來住夥計,到時看林哥哥他們還來不來幫工。他們搭把手,楊哥兒就輕鬆了。」

陸楊聽他畫餅,兩個爹不知他是畫餅,對謝岩充滿了期待。

謝家以前是有家底的,是謝岩的秀才爹攢下來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