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雙生夫郎互換人生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8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再看看桌上的稿紙堆,心中嘆氣。這事是他疏忽了,低估了謝岩的用紙量,只怕烏平之早就察覺了。

也是苦心,想出這個法子,送紙墨給謝岩用。

陸楊講給謝岩聽,謝岩縫書的動作都頓住了。

「啊,我還是太呆了。」

謝岩想了想,想不出來烏平之是不是有多的硯台。硯台貴,便宜的都要幾錢銀子,能省還是省。

他說:「改天我去他家找他,看看他功課,順道看看硯台。」

陸楊兜里有錢了,就想謝岩珍惜一下好友情誼,謝岩聽他的:「那我不去看了。」

下午還有些時辰熬,謝岩縫好書,就來做功課。

私塾的課業還好,他們這批秀才都在準備今年的科試。

童生試是三年兩考,秀才的歲試與科試則與這兩考同期,一般與院試挨著。

歲試是對秀才學問的考試、評級,科試是拿鄉試的入場資格。要麼秀才們先考,要麼童生們先考。考場和題目形式都差不多。到院試時,考官是學政親臨,比縣試和府試嚴格。考期就看學政到縣的日子,一般會提前一個月出告示,讓學生們準備起來。

題目相差無幾,謝岩準備起來就容易。

他跟陸楊說:「在我看來,從鄉試起,才算是正式踏入科舉場。科舉說是掄才大典,在鄉試之前的考試,卻非常刁鑽。《四書五經》里選句子,原句子也能出題,但這個題很難答得出彩,最簡單的,才最難。截取上段或者截取下段的次之,兩個句子胡亂拼湊的也有,這兩類題型,我覺得難度差不多。這些年看下來,其實就是考的文思敏捷,看答卷人有沒有急思、巧思,文筆差不多過得去,韻腳能壓上,格式再無錯漏,八成能取中。

「到了鄉試,就會考一些和選拔人才有關的東西了。《四書五經》在第一場,第二場則會有判、詔、誥、表等題目,後三樣是選其一。要考生文理優長,也要看他們是否適合從政。這處答題,其實也有竅門,也就是一些固定的方法。我發現當官的說話都一樣……」

他說到這裡,鋪子裡沒閒人,陸楊都趕緊捂住他的嘴巴。

「阿岩,可不能亂說。」

謝岩眨眨眼,點點頭,陸楊鬆開他的嘴巴,讓他省一些話頭再講。

省了話頭,謝岩就說第三道:「第三道題是試策,殿試之上也是策問,天子問,學生答。鄉試開始有策問題,後面的會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春闈,也考策問。再到最後的殿試,還是策問。」

越往後,文章題型反而越不刁鑽,對考生是否適合當官的考驗會多起來。

經義題里,對考生的思想考問多過他的文章巧思。

陸楊聽得心裡七上八下的,他覺著謝岩不大適合當官,心思太淺了,人也單純,沒心眼,又不夠狠。

謝岩似乎看出他的憂慮,勾唇笑了下:「朝廷也需要讀書人的,我跟烏平之聊過了,他跟我說,歷代很多狀元榜眼都耗在了翰林院裡,一身抱負無處施展。我覺著這裡不錯,我喜歡。可以看很多書,也沒什麼油水可以爭,勾心鬥角少,要是能讓我拆書就更好了。」

他說著,也嘆氣:「梅先生說外頭的厲害書生很多,我不知道我出去以後,能排第幾。」

要去翰林院讀書,可不容易。

說完,他還安慰陸楊:「其實我挺聰明的,你之前處理村裡的事,點我幾句,我也能跟著你的思路走,想出法子。這一回有了經驗,我知道我的短處在哪裡,明年之前,我會多多用功,好好鑽研。高了不敢想,舉人一定考上。」

陸楊不懂科舉讀書的事,聽完先給予肯定,再是誇誇,心裡把這些東西過一圈,大致能懂。

再往上考,什麼策問、什麼詔判表,一聽就不是《四書五經》相關的東西,書難找,文章難尋,學起來困難。

陸楊盤算著,他可以跟金老闆有個合作,銀錢上多讓利一些也沒關係,但要金老闆幫忙,多找一些文章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