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雙生夫郎互換人生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3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老么沒本事,別說種地了,他在豆腐坊長大,做豆腐的手藝都沒練出來。孩子都有了,媳婦天天鬧著,說日子沒法過了。

再不給他們錢,老么一家就沒了活路。陳老爹跟陸三鳳服了軟,沒再去鬧了。

兩位哥哥讓陸楊放心,一定不讓陳家拖累他。

末了,他倆說,和家裡人商量過,決定不來府城討生活。故土難離,他們也習慣了,讓陸楊別惦記。

陸楊把兩封信都看了數遍,然後提筆寫回信。

陸林那邊的信好說,報喜不報憂,說他日子好,身體大好就行。再說說銀杏和石榴的婚事問題。

他不會攔著人婚配,但還沒成親,就惦記著到他鋪子裡來幹活,他決不允許。要是兩家大人執意如此,就把孩子接回去。

成親以後,看各人想法。

要回歸家庭,他不攔著。要繼續干,就讓陸林看看他們夫家的品行,合適的話,給安排個送貨的活。送貨到縣裡,下午能把人接回家,兩口子天天見面,省些事端。

旁的東西,陸楊沒怎麼寫。

再是給羅家兩位哥哥的回信。

他看得出來意思,他們是怕拖累自己。

府城安家貴,他們攢點家資不容易。到時工錢少了,生活水平跟縣裡差不多,沒必要跑這一趟。工錢多了,他們拿著不心安。

陸楊拖著這麼多人,實在沒必要再從老家拉拔人。就近在府城請人,能省很多事。

陸楊回信簡單,說了下書齋的進度,目前只在籌備,還沒開起來。再說會去接他們。

大包大攬的事他不會做,這樣死撐著面子,到最後害了自家,也害了別人。

兩位哥哥初來乍到,他會稍作扶持,比如幫著找個房子,給個一年、兩年的租子。讓他們快速安家,然後月月掙錢,積攢財富。

給他幫忙,又不是合夥做生意,大富大貴不好說,至少比當小吏掙錢。攢出些家資,還想回家,那就回去置辦些良田,靠著莊子養老。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他盡所能聚一聚,全了這場緣分。

寫完信,陸楊又拿稿紙過來算算開支。

小房子的年租是十兩銀子一年,兄弟倆各出五兩。自家房子的年租是十六兩銀子一年。房租便有二十一兩銀子。

以他們這幾個月的吃喝來算,月花銷約莫是三兩五錢。這是陸楊經常讓謝岩帶飯去府學的緣故,否則,就他們這幾個人,養匹馬,養條狗,月開支不會超過二兩銀子。

照貴的算,一年吃喝要個四十二兩銀子。

再是雜項支出,比如添置些物件、買點零碎的東西,再有衣物鞋襪,筆墨紙硯的開銷,這裡需要個十五兩到二十五兩之間,全看消耗情況。

餘下是人情走動。人情走動是最貴的,旁的不說,烏平之給他們的禮都很貴,回禮自然不能便宜了。然後是弟弟一家、兩爹那裡的走動。這裡一年能有個十兩左右。

府城朋友少,合作的商人多,往來的體面得有。再有請客、擺酒,需要打點關係的,這些算在商號上,屬於商業支出,可以記帳,不用陸楊獨攬。

如此算下來,他們一年需要九十兩銀子左右的開支,全看是省還是大方。

縣城的鋪面與莊子的收益,他照原計劃,不到迫不得已,不會去動。

商號一年能有個二百兩左右的分紅,足夠覆蓋這些花銷。能有剩的,他搭把手幫幫兩個哥哥沒問題。

同理,只要書齋能盈利,他手上松一些沒關係。他不需要壓榨親人來攢銀子。掙錢的法子多得是。

陸楊寫完,核對下數目,心中帳目明晰。

等謝岩寫完功課,他把「帳單」給謝岩看。

「我們真是大戶人家,一年能花這麼多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