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放假, 留在書院的書生不會很多。越是過節,他們這裡的生意越差。
今年是第一年開張,陸柳不知道會差到什麼程度,想著先準備六十個燈謎, 不夠用就把舊燈謎綁上去,重複用。
燈謎都挺簡單的,答對了燈謎, 他就送一塊月餅吃。
他們算過成本,進門消費的食客才讓答燈謎,按照之前的人均消費來算, 中秋這天, 每位客人都送一枚月餅,他們還能掙個一兩文錢。以六十人來算,也能有個六十到一百二十文錢的收入。忙個熱鬧。
到中秋這天, 早飯生意不咋樣。零星一些客人買了吃食,包子到中午還在繼續賣。
陸柳坐在窗後,覺著這樣乾等著不是事,便跟順哥兒說了一聲,回家拿了一刀紙,再找出裁紙刀和針線,到鋪子裡裁紙。他想做個本子。
順哥兒坐過來,看得疑惑,問他:「是做帳本嗎?我們不是有帳本嗎?」
陸柳搖頭,「不是做帳本,是做生意記錄本。」
他跟順哥兒解釋,「這間鋪子跟寨子裡的小鋪子不一樣,那時候賣些米麵糧油,都能保存很久,我們進貨就行了。現在賣吃的,還都是現做的,每天有定量,什麼時候多做一些,什麼時候少做一些,我們都不知道。今年才來府城的,什麼都要摸索著來,全靠腦子記,不知明年會不會記混。我想寫下來,記簡單點,當天湯羹幾種,各有幾罐,粉面都做了幾斤,賣出去多少碗。再是包子饅頭的數量。等來年,我們照著日子,翻翻看,就知道要備多少了。」
順哥兒說:「到時候生意更好了呢?」
陸柳說:「生意好,我們看得見,就不需要翻開舊年的本子了。而且我們的食鋪很小,生意再好,客人就那些。」
陸柳先裁出書本大的紙張,拿來筆墨,往上寫些他要記的東西。
比如今天的,有魚湯一鍋、雜菌湯一鍋、雞湯一罐、排骨湯一罐。其中雞湯是兩個小瓦罐,各是半隻雞。
小包子五十個,花卷三十個,饅頭沒做。他弄了超級小饅頭,家裡趕工,做了十罐放著,賣多少,補多少。鹹鴨蛋是用罈子裝著的,開業時清了很多,餘下四十多個。
再有炒麵粉八斤,這都是半斤裝,放在紙包里。還有雞蛋餅,雞蛋餅每天是做十五張。炒了一罈子菌子肉丁醬來做配料,一文文的記帳。
粉條粉絲是去外面買的,麵條是自家擀的。店裡存量是各十斤。
陸柳把這些寫出來,仔細看看,又重新謄錄。
像超級小饅頭、鹹鴨蛋、炒麵粉等食物,他只需要記賣出去多少就行了。餘下現做的東西,才寫當天做了多少。
重新寫了一遍,陸柳在頂上寫了年份日子,又琢磨著他以前都是什麼時候出門。
趕集會去,那時候人多,好講價,自家的東西也能拿出去賣。家裡缺東西也會出門,要挑個晴天。天氣不好,沒誰會出門的。
夏季的時候也是,寧可天不亮就趕路,也不會選在雨天。陸柳就又在上面記下了天氣。
他在山寨里開過鋪子,那時候家裡還在收山菌,鋪子裡賣的東西也多,他記帳的經驗還算豐富,這些記完,他拿筆在旁邊比劃,懸筆在各項食物後面,寫下賣出多少、剩餘多少。
為了方便看,陸柳畫了個小分隔符。他知道每一樣是什麼就行,不用再列標題。
食物名稱長,計量則短。陸柳又拿一張紙,照著帳本的橫版來寫一遍,比對著看,覺著橫版的記得更清楚,便定下樣式。比劃個大小,讓順哥兒幫他疊紙、劃線。
他看看厚度,覺著差不多了,先縫一本。記錄一段時間,看看合不合適,到時再做調整,如果要繼續記錄,就再縫個厚點的本子用。
今天過節,黎峰沒去碼頭鋪面,出門走禮去了。
最初的幾個客商,包括登高樓余老闆在內的幾人,黎峰過年過節的禮都沒忘。
再有丁家燒刀子館的禮,以及這位丁老闆介紹的幾個客人,他也上門拜訪。
今年比去年忙一些,六月一場大集,讓他們家跟很多客商結下了交情。
除此之外,黎峰還去錢莊、鏢局、船行拜訪一二。碼頭那邊還有藥販子、洪老五、小洪管事,最後是洪家的洪楚。洪家不好進,洪楚也不在家,禮送到就行。
這一圈走完,黎峰到家時,天色都晚了。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