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雙生夫郎互換人生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55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陸柳沒忍住笑,也老實交代,「我也一樣。」

房裡點了一盞很亮的油燈,夜色被驅趕,他們的模樣清晰。兩人還是年輕的,歲月沒有在臉上留下痕跡,可他們互相之間,都從對方的神態里感受到了歲月的痕跡。

這無關皺紋的數量,也無關眼神的滄桑,像是被時光滋養,都有了成熟的韻味。

陸柳的堅韌愈發外放,黎峰的柔軟也沉澱出硬朗的骨骼,他們的溫柔與霸道在不經意里交融,互相影響,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對方。

黎峰再看陸柳的眉眼,不再覺得陸柳越來越像陸楊了。他們分明是夫夫相。

第201章 紅豆

京城路遠, 從運平府出發,途經兩個省城,走了半個多月才到。

進城順利, 到地方就知道往哪裡走。

和以前一樣, 進城先安置。考期已經定下,二月初九就要應考,幾個考生進了家門,分好房間,當即吃飯洗澡, 先抓緊休息補覺。貢院附近的房子,由陪考的人出去找。

有過上一回的經驗, 家裡有條件的,都提前派人到京城租房子了, 可惜貢院附近的房子一天一個價,他們來得遲,房子沒保住。

來參加會試的都是舉人,房主沒見到人, 便以價格論,價高者得。屋裡都住下人了,房主便不願意得罪人, 臨時加錢也不租了。

無奈之下,只能沿街往外找,儘量找近一點的住處。最後是租了百姓家的房子, 整個大通鋪, 進考場之前過來眯會兒,養養精神,不用熬一宿。

謝岩精神還不錯, 休息一天,恢復狀態,就到街上轉了轉。

他們在兩個省城歇過腳,以碼頭的繁華程度來說,謝岩都覺著跟運平府差不多。他們的家鄉是一塊富饒之地。

到了皇城,就完全不同。各方面都被比下去了。感受最深的是城內有諸多高高的建築。在其他大城市,大多都是兩層小樓的建築,以客棧酒樓居多。

更高的建築,在城內會非常有名氣。比如金佛塔。

但京城不同,他們站到高處,往遠處看,城內東一處、西一處,有很多聳立的建築。大多都小小的,是塔和樓。

極小一部分是房屋,它之所以高,是因為地基高。上了台階,到了平地上,這房子就沒什麼特別之處。

除此之外,地面也更加齊整,路面上的馬車、驢車更少,相對應的,馬糞和驢糞也減少了,街上的氣味好一些。更多轎子在街上穿行。

鋪面大小、所售貨品,就沒多大差異。

可能是皇城貴人多的緣故,碼頭城市的「街連街」奇景沒在京城看見,這些商鋪只搶好地段,沒有扎堆開在一起。

他沿路進了幾家書齋。京城的書齋是真多啊,常見書目都一樣,卻有更多不同的裝幀,比如布藝裝幀,在這些書齋里,都裝出了花樣,各種他平常聽都沒聽過的布料、繡藝,都用在了書上,小小一塊布,裝出一本書,價格就不是他這種窮舉人買得起的。

他連續進書齋,大差不離都這樣,少部分還有彩印圖畫,這讓謝岩嗅到商機。因是京城的書齋,各家老闆都有人脈,所以也更加容易拿到某某大人的墨寶,甚至一些書院的試題、試卷。

謝岩和烏平之拿到的來自京城的文章、書籍,多是後一種。

程文闈墨沒有大肆刻印,他們想要看好文章,看更多的文章,只能從這方面入手。

他就知道一個大人,所以找店夥計精準求問:「你們這兒有崔仲卿崔大人的文章嗎?」

店夥計一聽就知道他是來趕考的外地書生,笑著解釋道:「崔大人的文墨不在坊間流傳,早年倒是有幾篇,仿寫的人太多,他便沒再往外送文章了。你要是想看,我就拿給你。」

謝岩想看。拿來翻翻,發現他早都看過了。

當時是在什麼書的合集裡邊,忘了什麼時候看的,總之他看過。

要說仿寫,他其實也仿過。

因為崔二哥這幾篇文章都是非常標準的答卷,從破題起,整篇直白好懂,越看越有味。乍一看十分淺顯,沒怎麼動腦子就讀完了。細品下來,回回不一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