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皇城第一嬌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9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殿上,謝衍目光淡淡地掃過眾人,道:「本王覺得,定國公所言有理。」

「……」眾人無語,看向攝政王殿下的目光也不由多了幾分懷疑。

王爺你到底是真的覺得他言之有理,還是因為他是你岳父才覺得言之有理?

駱雲哪裡不知道這些人在想些什麼?心中輕哼了一聲。

這哪裡是他的建議,分明是謝衍自己的主意。

「請王爺三思。」

「請王爺三思。」

謝衍道:「驍遠侯戰功赫赫,當年親赴關外,先後斬殺數名叛臣和蘄族將領。雖然重傷力竭,被迫滯留蘄族數年,卻始終堅守氣節,是為大盛武將典範。如今他脫身歸來,又正當盛年,朝廷若以疑心待他,如何不寒了功臣的心?」

一人出列道:「但是,王爺…聽說驍遠侯斷了一臂,武衛軍統領一職是否過於勉強?以臣等之見,喻將軍這些年定然受了不少苦楚,不妨先將身體養好,再說其他?」

謝衍輕笑了一聲,道:「衛武大將軍即將卸甲,以諸位之見,何人可當此大任?」

「這……」眾人又有些猶豫起來。

衛武大將軍雖不及定國、鎮國大將軍,卻也是位高權重。因武衛軍鎮守京畿,這個位置就更加重要了。但是如今當年跟隨高祖打天下的老將軍們不是已經去世就是早已經頤養天年,朝廷上下能夠擔此重任的將軍幾乎都是謝衍和駱雲麾下。

無論是讓駱雲的人接手還是謝衍的人,顯然都不是朝臣們願意看到的。

並非他們此刻就懷疑謝衍和駱雲的忠誠,而是本能的權力平衡或者說是未雨綢繆。

相比之下,喻明秋身為先帝當年的心腹,反倒不算是個難以接受的人選了。

只是人心多變,喻明秋如今還住在攝政王府,誰知道他到底是依然忠於皇室,還是已經倒向了謝衍呢?

謝衍也不著急,淡然道:「眾位既然無法決定,此事便先放一放。只是重整武衛軍已經開始,衛武大將軍不可一日無人。本王希望半個月內,諸位能給本王一個滿意的人選。」

見謝衍沒有強推喻明秋的意思,眾臣心裡倒是暗暗鬆了口氣,齊聲應是。

對謝衍的言外之意也瞭然於心,如果半個月內他們推不出來一個滿意的人選,就只能接受攝政王的安排了。

「不知王爺,那崔子郢又該如何處置?」阮廷躬身問道。

崔子郢跟宋文越和喻明秋不同,後兩位是前後兩代帝王惦記的功臣,崔家卻因為當年余沉叛變而家破人亡。崔子郢更是失蹤近十年,誰也不知道他當初到底是如何失蹤的,更不知道他這些年在做什麼。

謝衍道:「崔子郢當年被余沉所俘,這些年一直被關押在蘄族。」

「王爺如何確定,他不是與余沉同謀?」有人質疑道。

自然也有人反駁,「當年崔老將軍正是發現余沉有反心,帶兵前去救援力戰而死,崔子郢怎會與余沉同謀?」

「誰知道崔遼到底是因何而死?再說,即便他與余沉無關,但余沉既是他女婿,又是他養子,更是他一手提拔,余沉叛國,崔家難辭其咎!」

「但崔老將軍已經戰死了!當年先帝也未曾追究崔家責任,崔子郢何辜?」

朝堂上再次爭執起來,有人認為崔家有罪,崔子郢這些年下落不明更是不能信任,要求將其收押。

有人則認為當年先帝並沒有下旨追究崔家罪過,更何況崔遼是最先追隨高祖的人,戰功赫赫,對大盛開國有不世之功,他唯一的後人應該善待。

要求收押崔子郢的文官多一些,而武將大多還是傾向於善待崔家後人的。

雙方爭執不下,眼看著就要發生一場金殿鬥毆了,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寧王才輕咳了一聲,道:「不知攝政王是什麼想法?」

寧王不僅是四大輔臣之一,更是皇帝的叔公,攝政王的親叔叔,他開口其他人自然還是要給他面子的,原本鬧哄哄的大殿瞬間很快便又安靜了下來。

謝衍道:「崔家和余沉的事,當年皇兄已經蓋棺定論。」

眾人默然,王爺的意思是不會再追究崔家了。

畢竟當年雖然朝堂上也是紛紛擾擾,但從頭到尾先帝也沒有頒布過任何責罰崔家的詔書。但許多人心中認為,那是因為崔家人先一步都沒了。崔夫人病逝,崔遼戰死,崔家大小姐自盡,崔子郢失蹤。崔遼畢竟曾經有大功於大盛,先帝自然沒有必要再追究到底,顯得皇家刻薄寡恩。

「王爺的意思是……」

謝衍居高臨下地看著底下眾人,「本王知道諸位的意思,崔家後人將會以行動為崔家和崔老將軍洗去當年的屈辱。」

眾臣對視了一眼,有些不解攝政王這是什麼意思。

難不成王爺還想要重用崔子郢?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