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回首闌珊處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他又將身子躬得更低了,朝著顧景曈做了個請的動作,諂笑道:「走走走,賢婿。我們進去說,進去說!」

一行人往府中去,姜振海不斷地找話與顧景曈說;鄭氏的嘴也並不嫌著,時不時還催促兒子女兒說上兩句。姜家人不多,卻硬生生走出了一種浩浩蕩蕩的氣勢。

相府的兩位主子都是知書識禮的,下人們哪裡見過這陣仗。面上的禮節雖還是做得足,互相對視之間,都從彼此眼中讀出了竊笑的意味。

好容易到了正廳,姜振海於客首坐了,端起几案上的茗盞品了一口,贊道:「好香的茶!這味道嘗起來……像是我們揚州產的蜀岡茶?」

「正是。」顧景曈答道。

姜振海愈發露出喜色:「知道我們從揚州而來,賢婿還特地為我們備著這茶,真是有心了!」

「姜老爺猜錯了,這茶並非是特意為您準備的。」仲明道,「只因我們姑娘素來愛喝,府中便時常供著這一種。怎麼,姜姑娘的喜好,姜老爺作為父親,竟不知曉?」

姜振海神色一僵,又極快地以笑意掩飾過去:「知道知道,我素來最愛重這個女兒,哪能不知道?剛剛只是我一時想岔了。」

「仕友,你過來。」姜振海又向兒子招了招手,同顧景曈介紹道,「賢婿啊,這是阿闌的哥哥仕友,之前在令尊門下求過學的。賢婿可還記得?」

「自然記得,」顧景曈應下,「父親還誇過姜兄『文章』做得好。」

他著重咬了「文章」二字,姜闌頓時明白這人包藏的禍心。

姜振海連忙謙虛道:「是顧博士過獎了,犬子不過略通詩文罷了。」

仲明也會了意,在一旁拱火道:「姜老爺何必過謙?令郎那篇文章,小人也有幸拜讀過,對其中幾句印象頗深……」

他轉了轉眼珠作回憶狀,搖頭晃腦地背誦起來:「夫民者,國之根也……」

背到這裡,他突然皺起眉頭,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樣。片刻後,他終於還是搖了搖頭,向姜仕友道:「姜公子,這後面是什麼來著?小人一時想不起來了。」

「這……這……」姜仕友漲紅了臉,支支吾吾地解釋道,「這都過去這麼久了,我哪裡還能記得。」

「昔者,聖王治世,皆以民為本。夫民者,國之根也,根深則葉茂,民安則國泰。故為政之道,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務本。」姜闌道。

姜仕友確實曾在顧博士門下求學,但他貪圖逸樂,不思進取,哪裡會做什麼文章?為了不被先生責罰,他都是逼迫姜闌為他代筆。

這些字句,皆出自姜闌之手,他自然說不上來。

姜仕友連脖子根也紅了,看向姜闌的眼神中,多了幾分怨憤之色。

姜振海被這般下了面子,臉色也有些難看。但奈何顧景曈實在位高權重,他又不好發作,只能豁出去一張老臉,繼續道:「這孩子沒什麼大本事,卻勝在聽話懂事,又是個極其知恩圖報的。小時候鄰居家的張大娘總給他糖吃,他現下還記在心裡,時常去孝敬她呢。」

見丞相大人並無回應,姜振海硬著頭皮說了下去:「賢婿啊,你看能不能在朝中給仕友安排個差使?他雖然無能,但畢竟是一家人,總是一心向著你的。你有什麼吩咐,只管支使他去做;你叫他往東,他絕不敢往西的。」

早在他把姜仕友推出來的時候,顧景曈已猜到他的用意,故而才暗示仲明,以文章之事讓姜仕友原形畢露。

他本是想讓姜振海知難而退,沒想到這人即便豁出臉面去,也要為兒子求這個恩典,倒真是「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顧景曈的目光移到姜闌臉上,只見她神情淡然、無波無瀾,想來是早已習慣這樣的情形。他心中不由得一痛。

若是這份舐犢之情,能有十中之一落到姜闌身上——她的年少時光,想必會過得容易許多吧?

第72章

相府中的家僕追隨顧景曈多年,自然知曉他為官清正。姜父這個要求,他是……

相府中的家僕追隨顧景曈多年, 自然知曉他為官清正。姜父這個要求,他是無論如何也不可能應允的。

眾人都這樣想著,卻不料聽得顧景曈毫不猶豫道:「好啊。」

這個意料之外的回答, 讓在場之人俱是一驚;唯有姜闌似是猜到了什麼,唇角浮起了淡淡的笑意,一副忍俊不禁的模樣。

他竟答應得這般痛快,顯然連姜振海也沒想到。姜老爺子略微怔了怔, 才確信他是真的應允了, 面上不由得流露出歡喜之色:「賢婿此言當真?」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