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鏡頭從張良到蕭何,最後到劉邦。
項羽、張良、蕭何、劉邦。
他們之間的關係,應該比複雜的四角戀還複雜吧。
不管秦二世登基之後的秦朝有多亂,最大的兩大陣營現在是在他這裡集齊了。
項羽這邊,過來的人還少一些。有個英布,現在也是他的屬官預備役,驪山大盜跟傲氣的項羽都玩不好,項羽現在最大的作用可能就是或許能把范增吸引過來。
【哈哈哈,好多人啊,感覺驪山以後是每天三台戲都不夠。江哥,你就是我們的貼心大棉襖。】
劉季有些敏感,這小司丞怎麼又看我啊,眼神還這麼奇怪?
「司丞,這南瓜我來拿。」他想了想,伸出雙手接南瓜,雖然這個小司丞的年紀比他小了一輪不止,劉季卻一點都不敢拿大。
蕭何冷眼瞧著:劉老三長心了,面對自個上官的時候沒有在沛縣時的那種傲氣和說大話的毛病。
何淼說道:「子房兄,黃老先生,我們要去看看驪山新貌,你們一起去看看吧。」
客氣地一點都不像是對待囚徒。
【還好江蓴把他們給你帶回來了,要是送到採石場,淼淼啊,你就多了一個仇人。】
【友誼的小船雖好,但踩太多隻早晚要翻船。】
張良緩緩跟上。
話說黃山道對驪山非常好奇,剛才就左右觀察了。
驪山新貌?
驪山上不都是因為觸犯秦律被抓山上,或者是強征上山服役的人嗎?有何新貌?
但是越向裡面走,感覺就越不一樣,四通八達的小路上,役夫囚徒們來來往往,卻都不見來者和往者碰面致使道路不通的。
更重要的是,對暴秦不屑一顧的張良發現,這些為秦始皇修皇陵的人面上並沒有他想像中的苦色。
當年的韓國也不見如此。
那些囚徒看見何淼江蓴等人經過,還會停下來笑著說話。
這,簡直不可思議。
驪山的役夫們當然沒有長胖,儘管何淼這段時間一直在改善驪山伙食,但一天兩頓的慣例何淼還沒有能力改變。
何淼想給他們吃飽吃好,然而糧草有限的情況下,只能儘量保證他們吃得好。譬如這一個月送上山的糧草中有陳米,那就做腸粉米粉,若是以粟米為主,那就磨成面摻和一點自己出錢買的麥麵攤煎餅。
然後李韜上山打獵之後,收拾出來的骨頭肉也都平均給驪山幾千人做到大鍋飯里。
總之,能讓人吃得心滿意足。
吃不飽的就只能忍著了。
換句話來說,挨餓對於底層的百姓來說是一種常態,反而是每天都能吃得飽飽的餓不著才是不可思議。
何淼剛開始還著急,自己才來幾個月根本種不出來高產糧食,這得讓每天乾重活的役夫囚徒們繼續挨餓多久啊。
李韜江蓴都理解不了他的焦慮,感覺他前前後後增加到炊事上的人有二百多個,就已經夠關心驪山眾人一日二餐了。
其實何淼在驪山待的時間長了就知道,當官的也不是每天都能吃到肉食,大家都過得摳摳搜搜的。
每天能雞鴨魚肉供應不缺的,那都是列侯之上才有的待遇。
吃飽飯不挨餓,不僅是現在吃不飽飯的黔首不敢想,就是扶蘇這個接受儒家以仁愛臣民為主教育的大秦公子都不敢這麼想。
何淼的想法,類似於異想天開,不過有畝產幾千斤的南瓜在,江蓴敢想了一些。
每天晚上教完《詩》,江蓴都要打聽一下南瓜的成熟時間。
何淼和江蓴都安排好了那還沒有結出來的南瓜歸宿,給官吏分多少,囚徒役夫分多少,如何烹飪都安排得具體到步驟。
關於南瓜種子,江蓴得知食用南瓜並不妨礙南瓜種子的搜集就又被這個食物驚奇了一把。
說了,到再一年,驪山用南瓜種子種出個十來畝,再給山下百姓一家分兩顆藤苗,若種子還有多的,請章少府分發給各郡縣。
希望能以最快的速度,叫這種能多產飽腹的食物在大秦疆域上普及開來。
不過驪山有這些南瓜也是極好的,至少目前不用擔心驪山囚徒們在冬天不能幹活兒時該吃什麼了。
據說,每年冬天,都是驪山上上下下最難過的時候。冬天土層凍硬了根本沒法幹活,上面的撥下來的糧草就會相應減少,其他衙門也因為這是給一群囚徒的多有剋扣。
冬天不僅多發逃亡暴亂,還會有很多人直接被抬到山下亂葬崗埋了。
何淼知道這些後,也是深感無力,現種東西根本來不及,便只有一個辦法,跟陛下要。
所以給陛下看新貌,看的不只是眾人的精氣神,還有他們這段時間完成的工程。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