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總督寫這份奏摺,主要目的其實也並不在於請示防洪準備,而在於日後如果真的發生水患,不至於被扣上一個瀆職之罪。
原劇情里。
原主看到奏摺後,考慮到防洪工作的開展難度,沒有給批,結果淮南在這一年真的發生了大規模水患,多地區百姓受災,事情上報後,原主本意是想讓皇太女前往賑災,只是旨意還沒發出去,二皇女就主動進宮請纓,言辭懇切的表示願意為母皇分憂解難。
原主對此深感欣慰。
加之皇太女那邊一直沒動靜,原主認為皇太女對此事的態度不如二皇女積極,心中頗為失望,想想也就同意了二皇女的請求。
也算是給皇太女一個警告,莫要以為做了儲君一切就穩了。
沒曾想,此時的二皇女其實已經被霍雍攛唆得不安分了,這次賑災工作,二皇女利用職務之便,不僅私吞了賑災物資,還在男主霍雍的幫助下,栽贓嫁禍給了不願同流合污的淮南總督。
原主被蒙蔽了視聽,盛怒之下,抄了淮南總督的家。
最後抄出來的物資正好和遺失的賑災物資對上,令原主對淮南總督貪污一事更加深信不疑。
她無論如何也想不到。
二皇女會在霍雍的慫恿之下,拿著雞毛當令箭,不僅抄了淮南總督的家,還把淮南總督側夫家給抄了。
淮南總督側夫父家乃淮南第一富商,抄出來的何止賑災物資這點財物?
剩下的家產去了哪裡?自然是被二皇女和霍雍再次私吞了。
最後災是賑了,但同樣被蒙蔽了真相的百姓在霍雍的刻意引導下,卻對女皇有了微詞,認為都是女皇識人不清,提拔了一個貪官才讓他們吃了那麼多苦,如果沒有貪官私吞賑災物資,賑災的事也不會被拖延,他們的親人或許就不會死。
更讓原主沒有料到的是。
新任淮南總督目睹了老淮南總督的下場,不敢再跟二皇女和霍雍作對,那之後,淮南徹底落入了男主霍雍的控制。
一步錯,步步錯。
原主其實並不昏聵,在淮南總督一事上,她沒懷疑過嗎?她懷疑過,還私下裡還派了親信去調查,奈何對上霍雍這個擁有金手指,還擅長使用陰謀詭計的男主,她註定棋差一招。
思及此。
帝青璃提筆在奏摺上批了一句:此事朕已悉知,不日將派欽天監使臣前往考察,未有詳細定論前,其他一切公務照舊。
既然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那就先派兩個善於預測天氣的官員過去坐鎮,儘量減少百姓的損失,屆時再給兩人一道密旨,遇到緊急情況可以先斬後奏,不必先上報給她拿主意。
第497章 陛下請三思(5)
次日,早朝。
「陛下,臣昨日夜裡收到一份密告,狀告吏部侍郎之女孟華書在涼州任職期間,罔顧法紀,買賣官職。另附證物一份,請陛下過目!」
朝會剛一開始。
左御史就站出來爆了個大瓜,言辭犀利嚴肅,直指要害,惹得朝堂上一片唏噓,紛紛轉頭看向吏部侍郎。
「陛下,臣女冤枉啊!」
吏部侍郎額頭上冷汗頓起,連忙站出來跪下喊冤:「陛下明鑑,臣女自去涼州,一直兢兢業業,造福百姓,從不敢有半點懈怠,豈會做出買賣官職這等冒天下之大不韙的錯事,一定是有人嫉妒賢能,誣陷臣女,還請陛下為臣女做主,還臣女一個清白啊!」
說完,又沒好氣的轉頭瞪了左御史一眼。
然而左御史高冷的抬著下巴,一副完全不把吏部侍郎看在眼裡的傲然樣子,看得吏部侍郎更氣了。
你個老東西,不就是上次阻止你查王司馬案,用得著這麼報復嗎?
也不想想,那個王司馬是二皇女的人,她阻止也是為了她好,二皇女是個什麼混不吝的人,朝堂上哪個不知道,惹上了就是一身騷,何況還是為了一件芝麻大點的小事,就算真查清楚了,那王司馬也不過是被罰幾年俸祿,值得嗎?
看著朝堂上打機鋒的兩個人。
帝青璃眉梢微挑,抬手示意身邊的女官將證物呈上來。
說是證據,其實是一份買賣官職的名單。
帝青璃看完後,面上看不出半點喜怒,只是不咸不淡的責令刑部的人查清此事。
不過看左御史的樣子,這事十有八九是場烏龍。
不然以左御史那炸藥桶的性子,不可能只陳述事實,而是直接把吏部侍郎拎出來罵個狗血淋頭了。
退回位列後,吏部侍郎也冷靜了下來。
想到左御史不是個衝動的人,不可能因為意氣用事就故意針對自己,再想想她前腳才跟左御史鬧了矛盾,後腳就有人把華書的「罪證」送到左御史手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