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萬年前的天劍門創派祖師劍元子,便是在倚天崖之巔,揣摩天地變化,以身化劍,悟道大乘。
從此縱橫天地,以心劍斬去紅塵羈鎖,白日登仙。
後來天劍門的每一任掌門,都繼承了「劍元子」這個道號。
而倚天崖巔的劍仙遺蹟,其中蘊藏著上萬把極品飛劍,劍意淋漓縱橫,各有所長,一位劍修若是有幸在其中體悟,傾聽名劍的吟唱,更勝過外界白日苦修——因此向來是每個天劍門卓越子弟,都趨之若鶩的閉關聖所。
一代代驚才絕艷的劍修,從劍仙遺蹟中走出,奔赴東陸浩大江湖,成就其中不可忽視的傳奇。
——當年那名不幸隕落在長平湖底女劍神蓮見月,傳聞之中天賦劍骨,是天劍門三代弟子之中的第一人,從七歲起,便在劍仙遺蹟之中閉關修行。
後來為何離開倚天崖,移居長平湖,眾說紛紜。
便有人說,是因為劍仙遺蹟之中,來了一位更加強悍卓絕,引動萬劍齊喑的天才人物——劍仙遺蹟之中,競爭雖然不見血,卻是比廝殺更為殘酷。
一柄仙劍在同一時刻,只會為一人發出劍吟。
一個人多引動一柄劍的詠唱,就意味著另一個人失去一個機會。
即使是強橫如蓮見月,一次性引得七千柄飛劍折腰,其他人還有另外的飛劍可以吸引和分割——但若是有一人,讓所有的仙劍,都為他動搖呢?
這樣的先例,即使是在天劍門的歷史之中,也沒有先例——唯一那位曾同樣引動萬劍齊喑的,是萬年前的創派祖師劍元子尊者,萬年以降,早已成為渺無蹤跡的傳說。
這一傳言並沒有得到任何一位天劍門長老的承認。
但隨著天劍門廣發名劍貼的舉動,無數類似的流言猶如雨後春筍,熙熙攘攘地湧現出來,便是溫雪意來時的一路上,也已經聽過了無數關於盛會主角的,比這更誇張和無稽的故事。
天劍門沒有承認任何一個流言的意思,卻也沒有做出任何的舉動,將這些流言消滅。
溫雪意摸了摸鼻尖,陷入沉思之中。
浣劍山脈之中靈氣充裕,雖然這裡只是一片客院,但不知道是天劍門為了彰顯自身的強橫,還是出於其他的原因,這裡的靈氣濃度,也是足夠支持一位元嬰修士的日常修行所需。
溫雪意這個異類,不算在內。
好在她隨身攜帶著一條靈脈,只不過經過這些年的苦修,當年筷子粗細、小臂長短的靈脈,已經只剩下一指長,或許再這樣沒日沒夜地消耗下去,用不了多久,她也要體會一下,其他修士們,沒有充裕靈氣供養的痛苦了。
雖然如此,她也是絲毫沒有節省的意思。
靈脈終歸是身外之物,只有轉化為自身的實力,才是自己的。
這條小銀龍失去了最初搖頭擺尾的靈性,在溫雪意的雙指之間,老實得像一條被捏住了要害的泥鰍。
距離成道大典的開啟之日,還有一段時日,這段時間天劍門中人多眼雜,溫雪意也無意出去招人眼目,索性留在客院之中。
山不轉水轉。
她不找人,卻有人找上門來。
鶴髮童顏的老者,身後擁簇跟隨著數名身材高挑的勁裝仗劍青年,面上掛著笑容,春風滿面地走進堂屋。
溫雪意目光掃過老者身後的身影,眼眸微微一縮。
老者似是沒有想到,她的感覺如此的敏銳,面上笑容一頓,旋即變得更加真摯起來。
他笑道:「久聞溫仙子大名,初次拜會,十分冒昧,小老兒是天劍門雲鼎閣閣主,孫無跡。」
天劍門內以劍修為主,雖然也有一些煉丹、煉器的堂口,但其中的人手,仍舊是一群劍修,只能煉製一些日常使用的丹藥,讓宗門之內,不至於處處受到外部的掣肘而已。
雲鼎閣,便是天劍門內的煉丹堂口。
身為如今東陸之上數得上的丹道宗師,溫雪意對此自然也是有所了解。
只不過,她與這位孫長老,素昧平生,此時對方突然上門拜訪,想必不僅僅是來說幾句話而已。
溫雪意不動聲色地頷首,口稱「孫長老」,手一揮,同樣有身姿輕/盈的侍女,款步走上前來,為孫無跡奉上了醇香的靈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