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快穿:哭死,宿主反向為系統續命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偏他已過了十七,還無人提及給他說親的事。

一是他之前身體一直不好,那是月月要請太醫的主兒。

二是羅側妃和榮王妃都不想攬這不討好的活,即便他分封的位份高,可到底不是自己的兒子,名義上是養在她們膝下,實際都是丫頭婆子照顧著,並不常見面自然也沒什麼感情。

若是身體康健的也就罷了,說幾個官宦人家的姑娘,也能做個人情。

可他那樣的,說不定哪天就要去了。

萬一姑娘進府連個孩子都沒留下就要孀居,別人情沒做成還遭了恨。

另外一點,就是這位在皇帝和榮親王心裡都占了點子位置,又不是自己親生的。

羅側妃平日裡是不插手他的事,自然不敢給他安排通房丫頭,萬一睡一覺把人睡沒了可怎麼整。

到時候再以為是她看不得這個記名兒子得寵而做出的手段,把那罪名怪到她的頭上就太冤枉了。

不過這些對於忠勇侯來說都不是問題。

就算婚後人馬上就沒了,可到底還有郡王妃的名頭在,到時候過繼個宗族子弟到名下不就繼承香火了?

至於女兒守寡後的日子,那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

他只看重郡王妃的身份,往後對於侯府怎麼都是個助力。

不過忠勇侯最近感覺自己的身體每況愈下,又聽說德裕郡王身體也不好。

每年都有小道消息稱他挨不過年去。

忠勇侯有心將日子往前提一提,以免生出別的變故來。

而且王府透露的日子正是五毒月,民間自古就有「農曆五月百病泛濫」的說法,別到時候德裕郡王再犯了病,再耽誤了婚期。

雖說忠勇侯著急,不過到底是郡王,流程擱在那兒呢。

總要比普通官宦人家要複雜些,時間也用的久些。

兩府之間來往商議了幾回,日子終是提到了三月。

第258章 我不是重生者25

時萋這婚事來的突然,還未等她聽到消息就成了定局。

手底下人也有機靈的,不等她吩咐就率先去打聽了榮親王府的情況。

當然若是有什麼內里的私密估計也打聽不出來,不過明面上的情況了解一番也不錯。

時萋翻開手裡的十幾頁紙,這些是何時儀送過來的。

與玉兒那邊打聽到的基本吻合。

總體來說榮親王府有兩大特點,富貴,人多。

榮親王與城陽王不一樣,皇帝對城陽王還有些防備,只是他的兄弟死了太多,唯剩這麼一個當年奪嫡之爭時,明面上城陽王並未摻和到裡面。

往後這二三十年城陽王也沒幹什麼掉腦袋的事,看上去老實的很,這樣還要暗戳戳的搞死,不說以後史書上名聲不好,單說言官諫臣那邊就說不過去。

所以城陽王雖擔著王爺的名號,平日裡並不得帝王心。

而榮親王這個聖上親弟,與之相比是真令他放心。

不止因為一母同胞的原因。

畢竟在皇權面前,親兄弟鬩牆的多了去了,皇家也沒幾個真拿親情當回事的。

更多的是榮親王這廝毫無進取之心,每日想的最多的就是納妾、生娃。

如今除去一些年老無子送到莊子上的,因病故去的外,榮親王的妾室還有二十餘人之多,兒女更是多達三十幾位。

可以說榮親王這半輩子都致力於播種,與忠勇侯大約有共同語言。

王府中的孩子存活率要比皇宮中高的多。

少有滑胎、夭折的情況。

原因非常簡單粗暴,王府出來的孩子都有分封,而得了封號往後就可以從朝廷中領俸祿。

當然差距也有,是差在分封等階上。

可這所差的地方並不靠搞死別人孩子就能填補的。

德裕郡王屬於極特殊情況,估計皇帝當初也沒想到,後面親弟弟的子女會如此龐大,否則也不會將這麼個妾室生的孩子封個郡王。

除了他以外其他子女的分封基本與母親地位掛鉤。

也就是說只有王妃、側妃的孩子能封郡王,其他妾室的兒子依次往後封些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之類的,差別也不是很大。

榮親王府以後都是世子的,其他人頂多分些銀錢。

可以說在王府里無權可爭、無位可奪。

自然可以相安無事。

時萋有些頭疼的是,這兄弟姐妹多到她都分不清誰是誰,光記下排序和名字就頭暈腦脹了。

還有那些出嫁的郡主、縣主,姻親又是哪一家……

要了老命。

何時儀這些紙張大部分都是介紹王府人物關係的。

若是畫個人物關係網,估計線條密的超過蜘蛛網了。

對於德裕郡王的身體情況,她也略有些了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