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康熙榮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3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鍾粹宮

當康熙在乾清宮處於水深火熱的糾結之中時,宜敏正悠閒地在鍾粹宮的書房裡,陪著自己的兩個寶貝兒子讀書習字。承瑞和賽音察渾兩個小傢伙端坐在各自的小書案前,小小的身子挺得筆直,手上抓著特製的小號毛筆,正一筆一划地對著字帖描摹練字。

宜敏時不時悄悄背著手踱步到孩子們身後,微微探身看看小小的人兒在宣紙上寫下一個個工整的字體,臉上不由得露出點點笑意,心中滿意不已,如今兩個孩子的字雖然談不上好,卻勝在端正有力,對著字帖描摹倒也似模似樣,以他們的年紀來說已經是難得了,前世的阿哥們可是六歲才進學的,在此之前的啟蒙都是教養嬤嬤來做,但是大清後宮的奴才是不許識字的,即使是教養嬤嬤也不過能認得字罷了,如何能指望她們將阿哥教出一手好字呢?

康熙前世最喜董其昌的書畫,宜敏自然投其所好地鼓勵胤祉練得一手好字,順帶她自己也學了起來,董其昌的書法清淡中見幽遠,娟妙中含虛和,呈現出一派淡泊寧靜、瀟灑自如的仙逸之氣。那是一種經過哲思和禪思之後的心靈之跡,正巧合了宜敏當年的心境,便一直堅持練了下來,尤其宜敏年歲大了之後,心思越發的寡淡沉靜,加上研讀佛經所悟的禪意,倒是讓她的董書帶上了幾分神韻。

宜敏那手飄逸絕倫的董書連康熙也常常自嘆不如,用來教導兩個孩子絕對是綽綽有餘了。不過宜敏自己知自家事,她的董書雖然有著兩輩子加起來的功底,但終究帶著些許女氣,並不適合兒子們學,所以宜敏堅持讓兩個孩子學習康熙的書法。這初學者描摹的字帖至關重要,只有打基礎的時候做好了,將來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

宜敏對此也極為重視,不說別的,單說將來兒子們都是要入朝的,有一手令人賞心悅目的書法絕對是必不可少的本事,前世老八的那手臭字不知被那群兄弟笑話了多少年?宜敏當然要為兒子們好好打算,如今慢慢學起來,也免得將來入學的時候太過辛苦。

康熙對此自然是得意的,為了給兒子們一個好榜樣,私下裡更是勤練不輟,如今誰不知道皇帝的字那是一等一的風骨傲然,鐵畫銀鉤呢?尤其康熙是個要強好面子的,否則前世也不會因為老八的書法寫的不好,就時時拿這個訓斥他,老四卻因為寫的一手好字而得到康熙的嘉許了。

今生康熙依然如故,雖然寵愛兒子,但在功課上絕對是高標準、嚴要求,雖然沒有像前世對太子那樣逼到連玩樂的時間都沒有,但也定下規矩,要求他們每天必要練滿一百張大字才行,他自己不但親自為他們寫下許多版本的描摹字帖,而且每日都要抽出時間親自檢查功課,剛開始那會,面對滿紙淋漓的墨漬和慘不忍睹的字體,康熙也不惱,極有耐心地一個個看下來,還一一做上批註,時不時還手把手地親自教……

宜敏看著康熙對兒子們的重視,自然欣慰,但不表示她對康熙的所有要求都無條件服從,畢竟兒子們的功課重要,但身體更重要,堅決反對康熙那種把人壓垮的繁重功課,他自己用過的那一套方法根本不適合套在孩子們身上,畢竟兒子們的境況和康熙當年完全不一樣。

當年的康熙是年幼登基,壓力重重,危險處處,讀起書來自然是玩命的,用頭懸樑、錐刺股來形容也不為過。可是承瑞他們不同,康熙這個阿瑪正當青春年華,在當個三四十年的皇帝不成問題,所以他們有著很長的時間來學習充實自己,根本沒有必逼得那樣緊,而且兒子們都是聰慧的,怎麼著也成不了庸才,就怕揠苗助長反而毀了孩子。

康熙雖然固執,但是對有真才實學的人還是尊重的,而宜敏的才華是康熙極為佩服的,對她的話自然也聽得進去,經過宜敏反覆委婉的勸諫,倒是慢慢改變了將自己的想法,他也明白自己因著內憂外患,不得不強迫自己早日成長,為此更是吃足了苦頭,疼愛兒子不下於宜敏的康熙終究還是心軟了,覺得放寬些循序漸進或許也不錯……當然最終打動他的還是宜敏那句『來日方長』,康熙自覺年富力強,活到花甲之年不成問題,確實有大把的時間來培養兒子,無須操之過急。<="<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