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瑞窩在宜敏身邊,若有所思地看著那個毫不起眼的小太監,心中游移不定,決定回鍾粹宮之後就問問額娘,這個名叫李全的太監是不是有什麼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另一邊的賽音察渾卻毫不在意地湊在宜敏耳邊逗趣撒嬌,對於一個小小的奴才他根本懶得過問,反正該知道的額娘會讓他知道的。
宜敏此時早已把李德全拋在腦後,一個奴才而已改變不了大局,不過是小節上的調劑罷了。她所需要重視的永遠都在前朝之上,勾起嘴角望向明媚的天空,這大清就要變天了吧?所有的籌謀算計終於到了收穫累累碩果的時候了,接下來她將穩居後宮,坐觀天下風雲變幻,且讓她一試鋒芒,看看這命運究竟經不經得起人心的挑戰?
康熙十三年,有楊起隆者自稱為明朝「朱三太子」,與黃吉、陳益等三十餘八旗家奴密謀反清復明,組織「中興官兵」,並改年號為「廣德」。只是好景不長,就在眾賊首在京城鼓樓密議掀起更大動亂之時,遭明珠、蓋山等率兵鎮壓,而後京城全城宵禁,數日之間偽齊肩王焦三,護駕指揮朱尚賢,閣老張大等數百人被活捉隨即磔死。
賊首黃吉與陳益在逃跑途中被殺,楊起隆本已易裝逃脫,卻被早有準備的九門步軍布下天羅地網一舉抓獲,康熙將之偽稱明朝太子,意圖擾亂天下以飽私慾,並大肆拐掠孩童之罪行公布天下,並將其於鬧市之中梟首示眾,至此,朱三太子一事塵埃落定,京城人心也隨著所有賊首的死而平息了下來。
同年五月,大清各省各道對「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實行了一次大清剿,或抓或殺之人不計其數,從中牽涉而出的官員更是多如牛毛,,短短一年的時間大清上下一片腥風血雨,全國八總督十六巡撫有半數以上受到牽連,或調任或降職,甚至直接落馬者皆有,其下問罪的官員更是不計其數,整個大清朝局幾乎來個一次大換血。
這些落馬的官員背後勢力盤根錯節,即使是漢人官員背後也難保沒有站著哪個大家族,若換了其他時候只怕康熙下旨也難以快刀斬亂麻,只是今時不同往日,在朝廷與南方三藩叛軍對峙之際,滿洲八大家族難得的同仇敵愾,不但幫助康熙穩定朝局,而且清剿前朝餘孽不余遺力,更為怪異的是,素來愛惜羽毛的滿洲八大氏族居然也不曾出聲反對,即使落馬的是自家官員亦不曾提出異議,此等局面唯有詭異二字可以形容,令那些本來蠢蠢欲動想要維護自家利益的各個世家大族都收回了爪子,不敢輕舉妄動。
康熙十四年五月,為平定因鎮壓「偽朱三太子」和「天地會」引起的一系列動盪不安,康熙皇帝親往天壇祭天,以上體天心,下安人心為由大赦天下,全國上下的刑徒除大不赦之罪外,一律酌情減輕刑罰。
六月里,康熙帝又以太皇太后尊體不繆,宜加恩典於下為由,對包衣三旗和後宮奴才大加恩赦,包衣三旗之中有功於社稷者抬旗而出,擺脫包衣身份成為普通旗人,同時不但將後宮逾越年歲的宮女放出宮去,更是皇恩浩蕩地將無家可歸之內監宮人安置於各處皇莊之中養老,博得全國上下一片頌揚之聲,人人無不稱頌皇上孝感動天,乃是仁德聖明之君。
包衣三旗的奴才們更是感恩戴德,紛紛對康熙死心塌地地效忠,服侍主子不遺餘力,外放為官者更是力爭上遊,以求能夠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讓自己和家族從此擺脫生為包衣,永世為奴的命運。
康熙十五年,朝廷與三藩之戰有了根本性的轉機,王輔臣敗降平涼,台灣鄭氏爭據福建漳、泉、興、汀等地,耿精忠腹背受敵之下,倉促撤兵請降。三月。朝廷奉命大將軍傑書遵詔招降精忠,傑書軍至福州,精忠親率文武官員出城迎降,請命仍留靖南王爵,從征剿滅鄭經軍,以功贖罪。朝廷恩准。精忠率兵挫敗鄭軍,鄭經敗退台灣。接著又進軍潮州,打敗平南王尚可喜軍隊,康熙詔命耿精忠駐守潮州。尚之信也相繼投降。至此,三藩之亂已平二藩,僅餘吳三桂一部負隅頑抗。<="<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