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康熙榮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13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只是如今封后之事勢在必行,除非宜敏犯下大錯,或者出現什麼重大意外,否則不可能中止,一旦冊封祭天儀式完成,完整的天命降臨,宜敏從此不可能再修煉出任何一絲養生真氣。

這種事讓宜敏如何能夠接受?她不死心地繼續查找,幸好仙境藏書樓的玉簡記載皆非凡品,在閱讀了無數關於氣運天命的書籍後,她終於拼湊出了一個辦法,那是偷天換日、瞞天過海,以未路天命作為掩飾,也許能獲得一線機會。

每個皇朝都有其天命存在,當皇朝強盛繁華之時,天命就無比強大,枷鎖自然難以掙脫,反而則天命衰竭之時,帝後與普通人無異,自然再無枷鎖束縛。以當今為例,大清入關不過兩代皇帝,康熙剛剛平定三藩不久,天下歸於一統,皇朝顯然正處於上升期,天命強盛,宜敏完全沒有一絲掙脫的機會。

至於前明已然被大清推翻,處於天命衰竭期,但是民間仍有不少人心想前朝,反清復明之勢依然如火如荼,甚至三藩之亂也是打著復明的旗號,畢竟明朝統治天下二百七十餘年,即使大明天命已經走到末期,但仍有不小力量,加上是大清終結了大明天命,宜敏很難不去考慮一旦引動大明未路天命,會不會受到大清天命的牴觸,反而受到更強的壓制。

於是她想到了元朝,元朝立國遠在大明之前,但是存續時間不足百年,天命本就先天不足,加上其後明朝二百餘年的統治,恐怕早就消磨得不剩多少了,若非草原上蒙古勢力依然存在,恐怕說句天命已終並不為過。

元朝是黃金家族孛兒只斤氏建立的,蒙古草原上仍然存在無數後裔,如今大清兩宮太后出身的博爾濟吉特氏是成吉思汗之弟合撒兒的後代,也就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後裔,隨著滿蒙不斷通婚,大清的皇族體內同樣留著黃金家族的血液,兩者間早已糾纏不清了。

在宜敏看來,元朝的天命雖然衰微,但是託庇於大清的天命之下卻不會滅亡。這樣無害弱小的天命正是宜敏所能選擇的最佳護身符,她如今最大的優勢在於能夠養生真氣多次重修,對自身的氣機變化了如指掌,所以能夠微弱地感知到天命的存在,這也給了她操作的餘地,否則面對看不進摸不著的氣運,她想到再好的辦法也只能幹瞪眼。

但是現在她還缺最重要的一樣東西,那就是承載元朝鳳命之物,畢竟她又不是元朝的皇后,不可能真正引來天命入體,只能尋找元朝皇后象徵之物作為載體,匯聚元朝血脈鳳命之人的氣運,而後只要將其佩戴在身上,想必能夠一定程度上隔絕大清鳳命的壓制,得到一絲轉圜的餘地。

宜敏有些慶幸當初沒有急著送走孝莊,否則現在去哪裡找鳳命之人啊!孝惠和孝莊比起來,任何人都能知道誰的身上承載的鳳命較多,而且以前世兩者間的壽命和經歷來看,孝莊身上元清兩朝天命俱在,孝惠身上恐怕是大清天命更強些,孰優孰劣已經一目了然了。

對於孝惠太后她心中的感情是複雜,這位前世並未真正傷害過她,今生亦是形勢驟變之後,兩者間立場相左產生的矛盾,所以非到萬不得已宜敏不會要孝惠的性命。至於孝莊,在宜敏心中從一開始就是個死人,日常也都是以諡號稱呼對方,如今能夠廢物利用一下,讓她發揮點死前餘熱,宜敏自然毫無心理負擔。

第207章 宛平(四)

宜敏順著感覺緩緩策馬而行,她之所以要找先蠶壇,是因為宮廷秘錄記載元朝最後一任帝後的玉璽就藏在此處,當年朱元璋率軍北伐元朝大都,帝後憂懼,提前將貴重物品連同玉璽鳳印通過地道送出城外,預備脫險後再來取回。至正二十八年,朱元璋的大軍攻陷北京以後,忽都皇后跟著元順帝,戰敗逃亡漠北,從此下落不明,再也沒有機會回到京城。

這份密錄並未記載具體藏匿的地點,但是紫禁城內有著不少逃生密道通往城外,考慮到這些物件的珍貴和重要性,既要保證足夠隱秘,又要方便取回,那就不可能臨時挖坑埋掉,而必然要有一個常人不會去的地方,遍數京城內外,唯有先農、先蠶兩大祭壇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