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這些大儒身為皇子的師傅,每天上課時都要戰戰兢兢,擔心自己一不小心就受到責罰,最後不堪其苦,紛紛上疏表示自己學問淺陋,不敢擔當輔導皇子的重任,並以種種理由,申請告老還鄉。
當年宜敏對於胤祉也是各種操心,但是她見兒子的時間太少了,根本起不了多少作用,只能看著胤祉朝著他皇阿瑪的路上越走越遠,最終這些個皇子都被教得一個個如狼似虎,視臣子如草芥,骨子裡都帶著暴戾狠辣,上輩子康熙精心挑選的師傅根本沒有起到任何正面的作用,康熙完全把他們當成隨意呼喝的螻蟻,在這種言傳身教之下,這些阿哥當然只能長歪,在未來的奪嫡中唯有不顧念親情的冷酷,不顧惜手足的殘暴。
今生她的兩個兒子都已經進了尚書房,自然不可能眼睜睜看著康熙把兒子教歪,幸好他們從小在鍾粹宮長大,自己有足夠的時間影響他們,不求忠孝仁義,但是至少懂得尊師重道,他們要學會做人的道理,而後才能論其他。
她看著張英嘴角那絲笑意和他身後那張太師椅,不由得暗暗點頭,看來承瑞他們做的不錯,這些師傅都是真正的棟樑之材,若能收其心未來將得到無可估量的回報,尤其有康熙這種不知禮的野蠻人作對比,更是事半功倍。
此時張英已經看到了側身而立的宜敏,卻在她的示意下不動聲色地繼續上課,他對這位皇后娘娘並不陌生,因為他已經教導大阿哥和二阿哥多年,當初她還是皇貴妃的時候就時常來書房,與皇上一起考察兩位皇子的學習情況,他對這位娘娘的學識也是頗為佩服的,他的夫人也是有名的才女,但是論起廣博卻還是不如這位娘娘。
宜敏就這樣靜靜地在外面聽了一堂課,張英是漢人中有名的大儒,想要拜入他門下的讀書人多如過江之卿,她自問也算得上博覽群書,但此刻聽著張英將書中道理娓娓道來時,竟然還是有種如醍醐灌頂的感覺,往日裡囫圇吞棗般記住的知識都串聯了起來,不由得心生敬意,對著張英頷首一禮,便默默地離開了。
她可以關心孩子們的學業,卻不能去干涉,尤其是康熙不在場的情況下,即使她身為皇后,也不該與外臣接觸,如今這般就挺好。張英是個典型的漢臣,最是尊崇嫡長子繼承制,尤其承瑞跟著他學習多年,資質如何一目了然。就算後面的皇子中出現天縱之才,只要承瑞不犯大錯,張英天生就會站在自己這邊。
張英眼見皇后悄無聲息地離去,心中暗暗鬆了口氣,雖然這位娘娘向來知書達理,對師傅們也是尊敬有加,但是皇上卻不是好相與的,萬一打斷了皇子的課業,到時候皇上不會怪罪,千錯萬錯都是師傅的錯,他可不想平白無故吃掛落,雖然以他在康熙面前的地位,還不至於受到羞辱,但是被陰陽怪氣幾句,或者是皇上非要展現自身學問的考校下,他也很難心平氣和啊!
承瑞和賽音察渾對視一眼,忍住了回頭看的衝動,剛剛雖然沒有聽到動靜,但是自家額娘的氣息他們還能感受到的,不過看了看堂上的張英師傅,兩人只能忍耐一二,自家皇阿瑪對課業的要求有多麼變態他們可是深有體會,自從保清和保成陸續進了無逸齋,教導他們的師傅可是倒了大霉了。
不懂經義,怪師傅;
背錯文章,怪師傅;
功課不好,怪師傅;
字寫的丑,怪師傅。
總之,因為兩個弟弟,這幾年那些教導過他們的老師傅幾乎都告老了,實在是一把年紀了,經不起折騰,康熙動不動就責罰這些師傅,保清保成還在一旁拍手叫好,這就讓承瑞他們頗為看不慣,連帶對保清保成也有些不滿,哪有弟子犯錯,連累師傅就罷了,居然還敢看笑話的道理呢?
尤其是讓師傅跪著聽背書的規矩,簡直讓他們毛骨悚然,這皇阿瑪是中邪了吧?當初只有他們兄弟倆上課的時候,也沒見這麼多奇葩的規矩啊?他們在宜敏的影響下,對這些師傅都是極為尊敬的,哪裡有師傅跪學生的道理?
在他們的極力反對下,康熙這才作罷,卻怪兒子太過心慈手軟,不過是些奴才罷了,太過禮遇容易被蹬鼻子上臉,這些大儒最愛倚老賣老,若是真把皇子當學生,恐怕以後就會生出拿捏他們的心思了。
承瑞卻笑著道:「兒子讀書是為了明理,若是對傳道授業的師傅都沒有最基本的尊重,豈不是顯得我皇家不懂禮儀?尊師重道顯示的是我皇室氣度,無關其他,更不代表他們就能因此凌駕於道德之上轄制於我,這是兩碼事。」他幼承庭訓,額娘的諄諄教誨銘刻於心,便是皇阿瑪也別想輕易左右自己的想法,何況只是幾個師傅呢?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