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生之康熙榮妃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37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來人,伺候本宮梳妝。」宜敏從床上起身,穩穩地立在原地,哪裡還有剛剛的半分虛弱?她對著外間呼喚了一聲,鶯兒和雀兒立刻帶著人魚貫而入,顯然早已做好了準備,只是被康熙攔在門外不得而入罷了。

第260章 母儀天下(九)

帝後大婚賜宴,滿朝文武大臣連同其夫人齊聚一堂,堪稱大清最高規格的宴會。這場宴會並未男女分席,而是小案分餐的形式,即官員夫妻二人一同案,數百桌案整齊排列大殿兩側,文武百官都攜夫人同至,在禮官的引導下紛紛入席。

帝後大婚的宴席自然與民間不同,常人辦婚宴皆用圓桌,眾人圍坐一桌,寓意團團圓圓,由於前來參加婚宴的大多都是親朋故舊,座次基本按照親疏遠近來排布。

而皇宮大宴則不同,作為全天下最尊貴的一對夫妻辦婚宴,自然不同於流俗,何況君臣之禮不可廢,此次參加宴會的官員都是攜帶家眷隨行,若是已婚,則必須帶著自己的正妻,若是未婚則獨自一桌,或者其母身有誥命者亦可同行。

當然皇室宗親高爵者大多有側福晉,但他們絕不會在這種日子帶出來的,即使有些嫡福晉不在了,寧可獨身前來也不會帶著側福晉出來礙眼,畢竟皇室婚禮體現的便是正室的尊貴與地位。

皇后母儀天下,自然是天下間最尊貴的嫡妻,在這等場合若是敢帶著側福晉或者妾室參加,那不是妥妥的打皇后的臉嗎?要知道夫妻同案而食,寓意著舉案齊眉,相濡以沫之意,是為了圖個好兆頭,在場之人有一個算一個都是人精,寵妾滅妻還敢出來丟人現眼的人是有,但是絕對走不到高位的,畢竟敢在帝後大喜之日觸霉頭,怕不是嫌日子活得太滋潤了?

等所有人都就坐完畢,司禮太監立刻高聲唱喏,皇上皇后駕到——

康熙和宜敏應聲從後殿款步而出,兩人身著龍鳳吉服,兩手相牽一起踏上丹陛,走到金碧輝煌的龍椅上坐了下來,俯瞰著下方的群臣百官。

文武百官、一眾誥命紛紛起身,對著皇帝皇后大禮參拜,山呼萬歲。

康熙和宜敏同時抬手免禮,群臣起身,卻仍立在原地,等待康熙示下。

康熙抬起與宜敏交握的手,兩人相視一笑,轉頭看向下方,朗聲道:「朕與皇后大婚,實乃萬千之喜。皇后賢德,天下皆知,今作朕元配,正位中宮,乃吾內廷之良佐。在場諸卿皆是朕股肱之臣,往後當禮敬主母,用心輔佐,見皇后如朕親臨,皇后詔命便是朕之聖意,汝等可知曉?」

殿下文武大臣紛紛躬身下拜,表示恭聆聖諭,心中卻掀起了驚濤駭浪,對今上的言辭極為驚詫,作朕元配是個什麼意思?皇上的意思明擺著是說這位才是他的元配皇后,前頭被廢的那位直接當不存在了是吧?

皇室宗親私下裡面面相覷,這……這有些不合適吧?廢后雖然被皇上從族譜中划去,連玉碟也給毀了,但是當年好歹也是明媒正娶,行過冊立禮,並昭告天下的皇后,皇上就算不認也改變不了既往事實啊!

尤其後面那些話分量就更重了,如朕親臨可不是隨便說說而已,這意味著皇后在某些情況下,皇后詔命可以代表皇帝的命令,只要皇帝沒有站出來明確反對,那麼這位發話就等同於聖旨,眾人一陣倒抽冷氣,知道帝後感情深厚,沒想到竟然到達這等地步,皇上給這位皇后的權利和信任也未免太過了吧?

那些誥命夫人的注意力大多不在朝堂權利上,對康熙的深意並沒有完全理解,但是不妨礙她們看懂了皇上對皇后的愛重,心中都是欣羨不已,皇上這些話可是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說的,會被史官載入起居注的那種,未來史冊上恐怕將永遠流傳這對帝後鶼鰈恩愛的傳說。

這時宜敏也從康熙剛剛的驚人發言中回過神來,深深地看了康熙一眼,才吐氣開聲道:「本宮承蒙皇上厚愛,忝居正宮之位,當敬襄宗祀,表正內庭,克盡母儀之責,不負皇上之所望,天下之所期,朝廷諸公均可鑑之。」

清澈柔美的聲線緩緩迴蕩在寬闊的大殿之中,讓許多第一次聽到這位皇后開口的宗親大臣紛紛一愣,頓時把頭埋得更低了,死死壓制住想要抬頭去看聲音主人的欲望,這可是皇后娘娘,是他們的主母,不該有任何妄想覬覦。

為了壓制心頭的一抹蠢動,這次宗親大臣回答的聲音明顯響亮了許多,紛紛山呼:「皇后娘娘賢德,奴才(臣)謹遵懿旨。」連帶一眾誥命夫人也跟著喊了起來,鶯聲燕語夾雜其中到頗有幾分意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