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強勢的皇帝,皇太后只能咬牙忍下滿腔怒火,恨恨地瞪了坐在康熙身側的宜敏一眼,見她若無其事地對著自己露出一個禮貌性地微笑,不由得更是肝疼,只能轉而看向下方的宗室,總不能所有人都瞎了,看不清這其中的失禮之處吧?
眾多宗室見皇太后目光看過來,紛紛打著哈哈招呼著彼此落座,選擇性地遺忘了皇太后的窘境。
一些年紀大的宗室老王爺倒是暗中給了皇太后一個同情的目光,今時不同往日啊!
尤記得當年皇帝第一次大婚的時候,大宴之時乃是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居中而坐,帝後卻分坐兩側,整個宴會的主角直接從一對新人變成了兩宮太后,可見博爾濟吉特氏當年是何等的威風不可一世。
不過如今顯然是風水輪流轉,皇太后一人獨木難支,威望更是不能與太皇太后相比,而當年的赫舍里氏也無法與當今皇后相提並論,出現這種局面不是理所當然的嗎?
只要皇上樂意與皇后共享御座,藉此給皇后撐腰作臉,難道皇太后敢讓自己的鳳座凌駕於皇位之上嗎?除非她敢撕破臉直接離席,否則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如今帝後大婚期間本就該出則同車,入則共座,居則同寢,這乃是自古以來的規矩,莫說皇太后,即使太皇太后在場按理說也大不過新人,帝後一體,榮辱與共,出現這種座次安排也不算違禮。
康親王福晉抬頭看了看如坐針氈的皇太后,不由得暗自搖了搖頭,雖然她也姓博爾濟吉特,但是與皇太后並非一支,蒙古部落之間本就不是鐵板一塊,如今隨著太皇太后徹底失勢,科爾沁蒙古也無法再保持超然的地位。
尤其太皇太后的所作所為她也有所耳聞,如今能留下一條性命已經是多虧了帝後大度不計較了,皇太后若是再不識趣,怕是大清後宮就真的再無科爾沁女人的立錐之地了。
她是傑書的嫡福晉,嫁給他時不過是一個小小的鎮國公,是她一路陪著他披荊斬棘,他征戰沙場,她安定內院,為他打聽各種消息,兩人配合默契才有了今日康親王府的輝煌。
他們夫妻對於皇室的風向十分敏感,對於康熙的一言一行都細細掰碎了揣摩,所以她並不看好皇太后,自從太皇太后倒下了,這位就慌著手腳,在無當初八風不動的穩重,一舉一動看似冷靜,實則毫無章法。
她今日出席這場家宴就是最大的敗筆,當年冊立赫舍里皇后的時候,皇上尚未親政,前朝後宮都以太皇太后為尊,赫舍里這個皇后自然也不例外,就算被奪了風頭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如今情況卻不同,皇上早已羽翼豐滿,大權在握,太皇太后更是風燭殘年,威風不再,皇太后這時候想要跳出來扛大旗無疑是不智的,畢竟她一直以來在世人眼中就是個吉祥物一般的存在。
先帝順治時,她就是個小透明,靜如鵪鶉一般才得以保住後位。當今登基後,更是宛若太皇太后的影子一般,低調得毫無存在感,甚至連滿語都不曾好好學,又不願屈身與宗室交好,自然更無地位可言,這時候自然別指望有人會為她出頭。
看著眼前無人問津的情形,皇太后面色難看到了極點,這才真切地認識到自己如今糟糕的處境,沒了太皇太后撐腰,自己竟然什麼也不是!不由得有些後悔自己當年太過低調,否則何至於連個鐵槓的支持者都沒有,遇到這種情況竟然只剩忍氣吞聲一條路可走。
裕親王福全坐在下手第一位,他是康熙的兄長,也是最鐵槓的支持者,是鐵帽子親往,如今更是執掌宗人府,稱得上一句權勢滔天,煊赫異常,他抬頭看著憋屈的皇太后,不由得心中暗自感嘆,這天已經變了啊!
想當年皇上出巡木蘭途中遇刺,尚且不敢聲張,還需要自己裝腔作勢配合小阿哥來瞞過這位的耳目,如今皇上羽翼豐滿,已經是明晃晃的不將其放在眼裡了,這等帝心變化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正如沒有皇帝寵愛的皇后不過是個擺設,同樣的道理,沒有皇帝撐腰的皇太后自然也什麼都不是。
這位皇太后當年既然選擇低調,那麼就該老老實實地苟著,好歹能夠維持著明面上的尊榮,可是偏偏這位顯然不甘心蟄伏,想要撐起當年太皇太后掌權時的架子,這不是庸人自擾嗎?面對掌握實權的強勢皇帝,背景強硬的得寵皇后,皇太后能贏得過誰呢?<="<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