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褆一聽這話頓時心頭火熱,連忙點頭應道:「皇額娘一片苦心,兒臣若是還不明白,那便真是個榆木腦袋了,以後定不會再衝動莽撞了。」
「皇額娘寬心便是,兒臣已經長大了,不會再做那等無知小兒姿態,接下來必定虛心向兄長學習請教,絕不讓皇額娘失望。」胤礽起身深施一禮,面上帶著恰到好處的濡慕和感激,又對胤褆拱手道,「以前是胤礽不懂事,對三哥失禮了,還望三哥不計前嫌,在政事上多多指點弟弟。」
胤褆被胤礽的做派弄得一愣,連忙起身還了一禮,面上閃過一絲彆扭地道:「都是自家兄弟,無需道歉,過去是三哥小氣了,以後咱們的恩怨一筆勾銷,再也不提了,如何?」他也不是那種小肚雞腸的人,不過是為了兒時的那口氣罷了,如今年紀比他小的弟弟都先退了一步,他若是再斤斤計較那成什麼人了?
「好!就此一筆勾銷!」胤礽俊秀的面容浮起一抹笑意,痛快地在胤褆舉起的手掌上互擊了一下,對胤褆對視一眼,同時暢快地大笑了起來。
胤禛幾人看著上面的兩個兄長和解了,頓時也是高興不已,天知道大哥二哥離開無逸齋的這些年,他們因為老三老四的針鋒相對受到了多少波及,等老三入朝參政之後才算過了幾天安穩日子,如今可算好了,當著皇額娘的面擊掌為誓,未來就算再看對方不順眼也不敢鬧到明面上來了。
宜敏看著眼前的兩個阿哥,眸光流轉間帶著欣賞,撫掌笑道:「好,拿得起放得下,這才是咱們皇家的好兒郎,兄弟之間打斷骨頭連著筋,等將來你們能夠獨當一面,同立朝堂之上為皇上分憂時,再回首過去或許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不愧是康熙精心教導出來的阿哥,沒有一個是真傻的,都是聞弦歌而知雅意的人精,不過是點撥了一句,馬上心領神會,知道康熙是打算放他們出宮了,於是立刻不約而同地放下了那麼多年的芥蒂,毫不猶豫地跟死對頭握手言和,只為了出宮開府時能得封更高的爵位。
「多謝皇額娘教導之恩,兒臣永不敢忘。」胤褆和胤礽同時面對宜敏行了大禮,他們知道皇后這是送了他們一份大禮,畢竟她沒有義務指點他們討皇阿瑪的歡心,若是按照他們以往的做派,同時留守京城肯定會在政務上互相扯皮拖後腿,到時候別說開府封爵了,別被丟回無逸齋回爐重造就不錯了。
「行了,你們既然稱呼本宮一聲皇額娘,本宮自然會為你等考慮。」宜敏微微頷首受了禮,轉而看向端坐後面的三個阿哥,「胤禛、胤襸、胤祺,你們年前都已經指了婚,來年的黃道吉日娶了福晉,很快就要入朝聽政了,此次出門是難得的歷練機會,本宮只告訴你們八個字『多聽、多看、少說、少動』,可記下了?」
三位阿哥聽了面上動容,連忙同時起身,雙手抱拳,鞠躬行禮:「兒臣謹遵皇額娘教誨,定然牢記於心,好生體會。」他們心中都有些激動,皇后這算是掏心窩子的話了,便是自家額娘恐怕也說不出這番指點來,雖然只有八個字,但是他們都明白了這趟出門什麼能幹、什麼不能幹,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是最好的了。
宜敏微微點頭,看著面前長身玉立的幾個阿哥,語重心長地道:「你們都是好孩子,日日晨昏定省,都是本宮看著長大的,自然也盼著你們好。十年磨一劍,鋒芒未曾試,你們五六歲便進了無逸齋,每日起早貪黑地學文習武,學了這許多年是為了什麼?不就是為了長大後為君父分憂,有能力撐起這個偌大的天下嗎?
所謂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這大清是姓愛新覺羅,但是古語有云: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若是連你們自個都對大清不上心,又如何奢求天下人皆有報效家國之心呢?本宮只希望你們走出紫禁城這四方天地,能放眼看天下,明白自己肩上所擔負的重任,兄弟手足相親,互幫互助,為大清開創一片盛世繁華,為天下萬民撐起一片朗朗青天。你們能做到嗎?」
五位阿哥如今都是血氣方剛的年紀,正有滿腔抱負亟待施展,聽得這樣一番言語如何能不熱血沸騰,一個個都心悅誠服地單膝跪地,激昂道:「兒臣能做到,定為大清開創一片盛世繁華,為天下萬民撐起一片朗朗青天!」
他們都是胸有河溝之人,自然懂得分辨真情假意,這一跪他們前所未有的誠心正意。正因為從小成長在深宮內苑,見得最多的就是宮女太監,耳濡目染都是後宮女子的爾虞我詐,你方唱罷我登場,聽得最多就是出生在紫禁城就是最大的福氣,何曾有人會對他們說紫禁城不過是一方小天地,他們應該放眼望天下呢?
即便是上書房的飽學鴻儒也只會之乎者也,讓他們體天心、行仁道,聽得人昏昏欲睡,卻從不會直白地告訴他們,這個天下是你們愛新覺羅家的,你們若是不努力讓它變得更好,難道還能要求外人來上心嗎?<="<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