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麼斯哈!」
兩人慢慢前行,天空中有飄蕩的雲,臉上會拂過寒冷風,太陽依舊掛在天上。
「老師,吃不吃糖葫蘆?」張居正笑吟吟道:「家母有言,若心中不忿,則以糖平之,一顆不夠,再來十顆!」
徐階:……
「傻。」他銳評。
張居正輕嗯一聲:「原就愚鈍。」
如今大明有土豆、紅薯、玉米的存在,能餬口的高產量神種,讓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見好過許多。
他垂眸淺笑。
徐階回眸看他,又看著行人如織。
小孩、少年、青年、壯年、老者。大家行色匆匆,各有奔頭。
「你許是對的,我終究老了。」徐階走了一會兒,有些吃力,喘了口氣,坐在茶樓里歇腳。
「我原以為,你有極致的皮相,和富有才情的神智,如今看來,是你璀璨的靈魂支起了這一切。」徐階慢條斯理地啜飲著茶水:「你將在史書工筆,落下閃耀一筆。」
張居正學著他的姿勢,憑窗而坐,望著外面,輕聲道:「得益於老師的引路和教導。」
徐階卻搖頭:「不,你娘和林修然將你教得很好。」
張居正笑了笑,想到二人,面色便柔和下來。
「嗯。」
他也這麼想。
「自幼時,我娘身上有一股春風化雨的味道,不疾不徐,徐徐圖謀,卻又敢想敢幹,從不畏懼世俗言語,她做的是對的。」
這一路走來,並非循規蹈矩,自然會引得旁人置喙,她將這些都拋之腦後,不出三年,那些流言蜚語,便無人再提起。
——只要我活得久,人的言論思想便會變化,那些離經叛道,便不成問題。
徐階點頭:「我們從農子到一朝首輔,走的每一步路,都是逆流而上,活在別人的話語裡,終究毫無寸進,令慈確實比男兒亦高三分志。」
張居正笑了笑。
當然了,那可是他娘。
*
「梅乾菜鍋盔?小茴香餃子?清炒筍絲,涼拌藕帶,糯米包油條?魚糕?」張居正念著菜名,口水都要掉下來了。
難得做家鄉菜做這麼多。
徐階坐在主位上,享受著張居正和葉珣的侍奉,聞言眼睛一亮:「那老夫要有口福了。」
江陵和松江雖然都帶了江字,但直線距離和京都差不多,這家長美食自然也天差地別。
但偶然間能吃到江陵地道美食,還是很令人愉悅的。
徐階不日將要回鄉,往後再見,怕是難了。
張居正便格外感懷,聞言笑著道:「老師,喜歡就多吃些。」
趙雲惜拿著公筷夾菜,突然想起那回徐階來訪,她為著白圭前程,不肯叫他人詬病於他,縱然不願,亦是沒有上桌,獨自在廚房用了。
那日捏著筷子的顫抖滋味,她沒忘。
但好在——
她的隱忍沒有白費。
如今一切都在向著好的發展。
種花家有這樣的氣運,但凡微末,必出忠臣良將。
而嘉靖萬曆時期,那真是名臣無數。
如今有了更好的發展方式,她倒是想看看,能騰飛到哪一步。
十年總夠了吧?
——夠了。
十年後,趙雲惜望天,告訴十年前的自己,夠了。考成法和一條鞭法再次完善磨合,朝中氣氛為之一清。
而嘉靖和朝中不作妖,百姓便有了休養生息的功夫。
在最開始時,朝中在冊人數僅有一億,攤丁入畝和清丈土地後,朝中在冊人數變成了兩億,再次發展十年,又添了五千萬。
攤丁入畝政策,讓新增丁口不必繳稅,還能享受朝廷保護,清丈土地還會分發荒地自行開荒,前三年不收賦稅,如此一來,清丈期間人口暴增。
看得嘉靖目瞪口呆。
張居正私下裡和趙雲惜蛐蛐:「有些地區,原先上了戶口的人不足一半,上了還得繳稅和徭役,不上還能順利活著,有口飯吃就行,除非逼不得已,無人肯上。」
「如今好了,在冊人數要準的多。」
趙雲惜想想兩億五千萬就覺得頭皮發麻,如果她沒有記錯,嘉靖朝時期,世界人口除大明外,只有三億。
這麼多人……
千萬分之一的人才,大明也能出二三十個。
「人口多了,隨之而來的就是資源分配問題,和啟蒙問題了……」
趙雲惜若有所思。
張居正點頭:「是,陛下有意讓我負責建立官學,地方啟蒙學堂,多些人才出來,形成朝中人才的快速更新疊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