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海之國漂流記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6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新的漂流船靠近水面的一層依舊看得出圓潤的弧度,只不過它不再是原本的二十多米長。海貝靠得太近,一眼竟然目測不出它的長度。

不過海貝看過漂流基地給出的設計圖,知道改裝過的漂流船依舊是橢圓形,本身應該有五十多米的長度。

改建好的漂流船,像是一個「曰」字形,只不過整個外框是橢圓形狀。

海貝最初的那條漂流船就被安置在「曰」字最中間那一橫,周邊的橢圓外框是由八個功能不同的船艙銜接組建而成。

自家漂流船原本水面之下有一層半的高度,如今整個小船被抬高到了新加的船體上,底倉完全t完全脫離了水面。因為要對新船和舊船之間進行粘合加固,新船與舊船之間灌注了厚厚的半層海藻膠泥。

如今原本小船底下的一層半被抬高到了兩層,整個小船變成了四層高度,而新加的環形船艙則有三層的高度,於是原本小船最高處的二層甲板,只能從新船里微微冒出一個頭。

第87章

無人機把海貝送到了自家的漂流船上,然後拖著漂流基地的暫居小船離開了。

新的漂流船外圍有一層貼近海面的一米寬的親水平台。海貝就落腳在這個親水平台上。雙腳踩下去的瞬間,所踩到的這塊親水平台竟然微微下陷,邊緣處有海水浸沒。

不過整個人站立在上面,雖然感受到腳下親水平台的柔軟,平台卻沒有完全塌陷入水。海貝感覺自己就像踩在一塊大型的果凍上,每移動一步都能榨出些許海水,腳下的「果凍」卻始終都沒有被踩壞。

一路走著有種在玩踩水遊戲的錯覺。這一圈一層船艙對外的一面沒有門和窗,只有渾然一體的船艙牆壁。

不過船身和親水平台相連接的地方有一圈三十厘米高的固定柱,固定柱的頂端有孔,可以穿過比較粗的麻繩。這樣的固定住在親水平台上每隔一兩米就有一個。

很明顯,漂流船最外層的親水平台並沒有使用鋼鐵骨架,所以整個平台踩上去軟乎乎的彈性十足。平台可以維持一個成人的體重,就是不知道最重能支持支持多少。

親水平台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與其它漂流船或者漂流基地發生劇烈碰撞。柔中帶韌的膠質製作的親水平台會緩衝與其它物品碰撞時的衝擊力。

新得的漂流船沒有防撞噴水帶,但是有一圈軟膠防撞環。

海貝先行解下了漂流船與漂流基地之間的連接繩。這樣大船就不會再被漂流基地拖行著前進。

因為捆綁兩者的繩索固定在漂流基地上,所以海貝也不需要再處理麻繩,只需要解開綁在船上的一端就可以。

兩者鬆綁之後,沒有動力系統的漂流船漸漸與漂流基地拉開距離。

海貝並沒有急著進入大船,而是先圍繞船體沿著親水平台轉了兩圈。

環繞一圈的親水平台都是一米寬,平台內側是牆壁,一層船艙和二層船艙聯合在一起形成一個五米高的垂直牆壁。

這個牆壁上下沒有坡度也沒有樓梯,表面非常光滑塗著厚厚的軟膠層。這樣的高度是為了在冰封期自保。

海貝現在想要進入船艙內部,只有通過三層護欄上垂下的繩索編織的軟梯,或者從海底潛進去。

因為橢圓形外圈的八個船艙是由海草提煉的凝膠熔煉聯合在一起,所以為了有更好的漂浮性能,海貝選擇了由船艙組成一個閉合的圓環。

這樣即使某一個船艙不幸發生漏水事件,這個漂流船依然能夠在海面上保持漂浮的狀態。

根據漂流基地的備註,八個船艙里只要漏水的船艙不超過四個,改裝好的漂流船就可以正常在海面進行活動。

如果不幸漏水的船艙超過了四個,還可以想辦法把原本的漂流船從相連的凝膠上切下來,原本的漂流船就可以繼續正常航行。剩餘完好的擴容船艙也可以切割下來後通過繩索綁在漂流船上。

路過的一層和二層都沒有甲板和護欄,也沒有門窗,只有垂直的船艙牆壁,三層甲板的護欄上垂下一個預先裝好的繩索軟梯。

海貝轉完兩圈後通過這個軟梯爬了上去。

爬上三層甲板,把垂下去的軟梯收上來卷好綁在護欄上。環視漂流船,想像的圖紙真真切切變成了眼前的實物。

這個橢圓形的新船最長的地方有五十多米,看起來非常宏偉,但實際的船艙並沒有這樣龐大。

因為這個「曰」字形最外層一圈的船艙只有五米多寬,中間一橫是原本的漂流船,兩個「口」字型里都是圈起來的海水。新船看起來大,更多的只是圈起來的海面比較廣闊。

原本的漂流船架在「曰」字中間,船尾正好和環形船艙的三層甲板相連,兩者被連接起來做了個小平台通道。只要跨過原本床尾甲板上的護欄就能輕鬆通行。原本的船頭則因為有下沉台階,與環形二船艙的甲板連在了一起形成通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