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四弟說:「那不就是白眼狼嗎?」
「……」
趙建國的心裡拔涼拔涼的。這一刻,他仿佛被全世界拋棄了。
這個家,他是真的待不下去了。
而另一邊,寧安四人對於趙建國的討論還沒有結束。
趙大志說:「就昨天一天沒讓他吃上現成的,就說了一句以後讓他也干點活,他就要拋下咱們去當知青了。」
於曉紅說:「他可能也跟老二一樣,看不上你這個燒鍋爐的,也看不上我這個在食堂打雜的,覺得『知識青年』這個身份比咱們這樣的工人更好吧。」
趙大志:「他算什麼知識青年?上學的時候不好好上,成績老是排倒數,這兩年離開學校了,他倒覺得自己是個知識青年了!早幹嘛去了?他看不上我們,我們還看不上他呢!我們最起碼趕上了好時候,都在工廠找到了工作,都能靠雙手吃飽飯、養大孩子,他呢?他能靠自己成家立業嗎?」
於曉紅沒有接話,但是心裡對丈夫的話是非常認同的,她和趙大志能有今天,的確是「趕上了好時候」,有很大的運氣成分,還真不能完全說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趙大志是個城市孤兒,父母早逝,只留下三間破房子,靠打雜、撿破爛為生。於曉紅是從農村跑出來的,父母要把她賣了給兄長換彩禮,她不願意,連夜出逃,一路乞討來到津市,機緣巧合遇見趙大志,倆人就在一起過日子了。
那是1946年。那一年,趙大志19歲,於曉紅17歲。那時候,趙大志名叫趙鐵蛋,於曉紅名叫於二丫,倆人一起打雜、撿破爛,把日子過了起來。
沒幾年,新國家成立,城市裡建起了很多工廠,用工需求激增。他們倆也趕緊去報了名,才有了現在的工作。
趙大志和於曉紅這倆名字,是找工作的時候請人幫忙起的。
趙家現在的三間正房,也是倆人在一起後翻新的,原來那三間屋都破的不成樣子了。
那次出逃,就是於曉紅人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了,她用盡了畢生所有的勇氣,孤注一擲的離開家,去賭一個未知的未來。
可能是因為那時候一無所有吧,沒有什麼好失去的,賭輸了也無所謂。後來,她的膽子再也沒有那麼大過,一直活的小心翼翼的。
寧安接著趙大志的話說道:「他就是沒吃過苦,不知道人心險惡,等他在外面吃夠了苦頭,說不定就能想起爸媽的好了。」
趙建華說道:「大哥可能會因為在外面吃了苦而記恨爸媽。他可能會想,要不是爸媽逼著他做家務,他就不會去當知青,也就不會吃苦了。」
寧安詫異的看了他一眼,沒想到小弟看事情還挺通透,可不是嘛,趙建國就是這樣的人啊,只會在別人身上找原因,從來都看不到自己的問題。都是別人的錯!
很顯然,趙大志和於曉紅也知道這一點。
寧安還是追加了一句:「他自己本來就想去當知青,我之前聽他念叨過好幾次呢。只是昨天的事情讓他把這件事提前了,和爸媽沒有關係。以後不管怎麼樣,他也不應該怨到爸媽身上,路都是自己選的。」
趙大志說道:「你說得對,路都是自己選的,以後過成什麼樣,都是他自己的事。」
四個人在早點攤上坐下,要了幾個火燒,兩碗沒加糖的豆漿,趙大志和趙建華喝一碗,於曉紅和寧安分一碗。
趙家雖然是雙職工,但是工資不高,沒有家底,這些年不光養大了四個孩子、供他們上學,還陸續翻修、增蓋了房子,家裡還有些積蓄,由此可見,趙大志和於曉紅的精打細算是刻在骨子裡的。哪怕現在想通了,也不可能敞開了花錢,能省一點是一點。
豆漿不需要多喝,吃燒餅噎得慌的時候來一口就行,渴了還是回去喝水。
寧安把豆漿推給於曉紅:「我不渴,媽喝吧。」
她不願意和於曉紅共享一個碗,也不喜歡喝白豆漿。
原主也會這麼幹,因為心疼她媽。
倒是陰差陽錯的讓於曉紅感動了一把,覺得老三就算是變了,也還是知道心疼她這個當媽的。
趙建華學著她,把豆漿推給了趙大志。
寧安細嚼慢咽,沒覺得噎得慌,趙建華吃得快,偶爾還是得把腦袋伸到趙大志那邊去喝一口。
趙大志笑著把豆漿又給他推了回來。
「你喝吧,我和你媽分一碗。」
寧安一個燒餅沒吃完,剩下小半個一直拿在手裡。
吃完早飯,趙大志和於曉紅去上班,寧安和趙建華回家。
趙建國不在家。
「姐,他不會真的去報名了吧?」
寧安:「……應該還沒有吧?街道辦8點才上班,他這會就算是去了,人家也沒開門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