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德意志崛起之路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451章 在美国陆军中 4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他说的这一点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弹鼓确实要复杂一些,历史上2战中苏联后期使用的沙冲锋枪不少就是用弹夹的,因为弹鼓太麻烦了。

    “好吧,我不是专门的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我不能轻易做出决定。但是我会上报给潘兴将军的,我会提到德国代表团对于bar机枪在扫度、弹容量上的问题。”马歇尔说道。他不是技术军官,也不是一线打出来的,所以,在这种方面他是肯定说不赢布朗宁的,而且现在bar也确实很受一线官兵欢迎,所以,对于他来说,最好的办法就是先写个报告,一旦未来出了事,这个报告也许就可以发挥作用了。

    “好的,这个问题我会想办法解决的。一切为了美国陆军。”布朗宁正色道。而事后,勃朗宁也确实对bar机枪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比如说,为了增加卧姿射击的稳定性,他给机枪前部加了一个两脚架。为了提高火力的持续性,他给机枪配了40发的弹夹(这个历史上bar确实配过40发弹夹,但是在1927年全撤装了。)然而在经过一番改进之后,bar的重量增加到了将近9kg。至于说实战中美国陆军人员对轻机枪使用弹夹的怨念那是后话,暂且不提。

    至于说美国人的布朗宁重机枪,这东西怎么说呢,虽然重量有些大,即使使用了风冷散热,勃朗宁机枪的枪身重量依然有14kg。枪架重量是6公斤,换装枪管与没有德国的g机枪方便,但是胜在稳定性好,美国人曾经用水冷的布朗宁机枪在48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射击2万发子弹没有出现任何故障,单纯说这一点表现就很不错。

    虽然在使用上肯定不如德国的g系列机枪,但是也是一个能给到85分的武器。对于这种些许差距,美国陆军不会太在乎,除了弥补武器产能暂时的不足以及用于装备特种部队之外,不会再采购大量的德国g系列机枪充实美军了。实际上步兵武器这种东西吧,并不是说外国有了更好的,自己就一定装备更好的,以步枪为例,一战中德国的毛瑟步枪就不如英国人的李恩好用,然而到了2战之后,德国依然使用毛瑟的后代,依然不如李恩。有些事情没法说。

    要说美国人的轻兵器有没有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