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06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蘇喆明白他的意思,但在商言商,他說的無比直白,「懷義,做生意不是發善心,那樣走不遠的,鴨毛是不值什麼錢,可若這門生意做起來,單單收集鴨毛就需要很多人手,處理和縫製,也需要大量人手,這些人的吃喝、工錢,都得算進成本里去,說不得,比蠶絲綿還要麻煩,你說,這樣費勁做出來的衣物,若是賤賣了,合適嗎?我們可以攤薄利潤,但不能賠錢賺吆喝。」

許懷義苦笑道,「我明白,可是……」

蘇喆雖然不贊同他做生意的觀念,但欣賞他對百姓的這份慈善,眉眼含笑道,「百姓通常用蘆葦絮和柳絮填充棉衣,不用花費銀子,春秋上積攢些便是,但那兩樣,填充的再多,也起不到多少禦寒的作用,蠶絲綿和皮毛昂貴,他們多半捨不得買,你替他們著想,想做出羽絨衣物替代,是你仁善,但不現實,不過,你也不用失望,還有一種棉花,既能保暖,價格又便宜,倒是適合他們。」

許懷義眼睛一亮,「棉花?你有棉花的進貨渠道?」

蘇喆點頭,「說起來,建武帝當年曾鼓勵中原地區大面積的種植棉花,南方以養桑蠶為主,兩者相互補充,大雍百姓便不再懼怕嚴冬,但後來這條政策推行的並不順利,百姓的觀念一時間難以改變,依舊以種桑居多,因為桑樹不用占據良田,而棉花得需要正經田地,管理起來又麻煩費事兒,百姓都不願意栽種,只西北種了不少,那兒的氣候倒也適宜,反正種糧食也沒多少收成,不怕占了田。」

許懷義滿懷期待,「所以?」

蘇喆得意的道,「我有進出西北的商隊,帶著咱們這邊的茶葉瓷器去,回程時,多運些棉花就是。」

許懷義笑道,「好,好,那用不了多久,至少京城附近的百姓不缺棉花了。」

「棉花真有你說的那麼好?」

「當然了,要不然一代開國皇帝都鼓勵百姓種棉花啊,棉花不但能禦寒,也能紡成棉線,織成各種棉布,雖然沒綢緞看著貴氣,但穿著舒坦,之前我從一家布店裡淘到些松江布,就是棉布,軟和吸汗,你們穿一次就知道了。」

被他這麼一說,其他人倒是動了心思。

反正試試又不虧。

第290章 培植人手二更

吃完飯,幾人去了許懷義的寢室,看到床上堆放的那高高一摞羽絨衣物,還有被子,紛紛上前,選了合適的尺寸試穿。

不試不知道,一試驚喜到。

比皮毛輕薄,比蠶絲綿暖和,穿在身上舒服的很,個個穿上就不捨得脫了,趙三友最高興,他的最多,抱了兩趟,才把所有的衣服和被子弄回自己寢室里去。

其他人離開後,李雲亭道,「喬懷謹今天的情緒不對,像是存了什麼心事兒,不知道是跟喬家有關還是跟四皇子有關。」

許懷義眼神閃了閃,「也可能是青州的事兒。」

李雲亭看過去,「青州的災民?」

許懷義點點頭,「聽王兄說,最近災民新村那兒,來了些青州的人,但數量並不多,這背後代表的含義,你懂的,他能不替親爹擔憂?」

災民活下來的少,意味著,救災措施不給力,哪怕是在路上死了,那也會把責任推到青州的知府身上。

李雲亭若有所思,「難道是青州那邊亂子多?」

許懷義含糊了聲,「誰知道呢,反正,能走到京城的災民,數量上差了太多,那些人還能都死了?」

李雲亭眉頭一動,「難道是被人抓去黑煤窯了?」

這種事眼下並不算稀罕,不少拐子,把人哄騙到黑窯里當奴隸使喚,想跑跑不掉,直到累死在窯里,其家裡人都不知道。

許懷義心想,有可能是這樣,但還有一種可能更叫人恐慌不安,就是私兵,只有朝廷才有資格招募兵士,除此外,甭管是達官顯貴,還是皇室子弟,只能多雇些護院,就是有護衛,也有定數,一旦過了,便有謀反的嫌疑,想偷摸的在民間招募,是件很困難的事兒,人口大量流失,必然會引人注意,但天災時,吸納流民卻成了最好的招募途徑,不容易露餡了。

宮中奪嫡,遲早會進入白熱化,若再有人暗中策劃著名謀反,那京城可就大亂了,京城亂,他們身處其中,都得不了好。

就是不知道是不是。

假如是,又會是誰呢?

這些話,太過敏感,便是知道李雲亭口風緊,他也沒說,敷衍了幾句,轉而問道,「你知道咱們這次會得啥獎勵不?」

說到這個,李雲亭難得揚起一抹輕笑,「有傳言,說咱們幾個會得一塊銅牌,不過一天沒到手,就不作數。」

許懷義糾結道,「可我有銅牌了啊。」

「放心吧,你師傅肯定會另選一樣你喜歡的。」

「嘿嘿,但願師傅能這麼貼心吧。」

聞言,李雲亭又笑了笑,「賑災也告一段落,接下來,你有什麼打算或是安排?」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