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許懷義的平靜,孫鈺顯然要情緒激動些,「明眼人都知道是孟重樓的罪過,若無他指使,下面管事小廝怎麼可能做出那等傷天害理的事兒?現在倒好,他們成了替罪羊,孟重樓就只是罰了一萬兩銀子,禁足而已,皇上也………」
許懷義淡淡的道,「正常,安寧縣主的面子,還是要顧及的。」
「她有什麼面子?不過是……」孫鈺頗有些不忿,忍了忍,壓下脾氣,無奈道,「她又預感到了什麼重要的事,以功補過,這才換了平安伯府安寧。」
許懷義好奇的問,「她預感到啥重要事兒了?」
孫鈺諱莫如深的低聲道,「據說,是南邊,要有大的戰事。」
第449章 籌備糧草
孫鈺的話,放的很輕,幾不可聞,但聽起來卻震耳欲聾。
許懷義眼睛不由瞠大,心跳都急促了些,「南邊有大的戰事兒?這,這消息可靠嗎?」
去年西北抗擊韃子,中原幾州天旱災荒,以至國庫空虛,民不聊生,為了京城不鬧出亂子,他沒少費心思謀劃,花了多少精力物力,才有如今的安穩,好不容易能喘口氣,咋南邊又不消停呢?
他其實嘴上這麼問,心裡已經信了大半,若這是孟瑤拿出來的牌,十有八九是真的了。
那大雍可真是……屋漏偏逢連夜雨啊,災難一出接一出。
孫鈺表情凝重地點了點頭,「雖然南邊還未傳過來確切消息,但此事,是安平縣主夢中得了菩薩點化,給咱大雍的警示,她既然敢跟皇上稟報,那定不會有錯了。」
許懷義皺起眉頭,喃喃分析,「南邊起戰事兒,可是沿海一帶?應該不是那些番邦小國,那是倭寇侵擾?」
倭寇侵擾,也不是稀罕事兒,一直斷斷續續的就沒個徹底解決之道,不過一般都是小陣仗,大的戰事幾乎不曾有過。
孫鈺含糊道,「朝中還未有定論,也是如你這般猜測,但也有可能是內亂,臨江王的封地在那附近……」
許懷義長長「喔」了聲,心頭越發往下墜去,臨江王是異姓王,當年跟隨開國皇帝打天下的功臣之一,建朝後,就去了封地,朝廷不召見,終生不得回京,明面上,這是皇家給予功臣最高的獎賞,畢竟皇子們封了王后,都沒有封地,只能困守在京城裡當個閒散王爺,但私底下,不乏陰暗的猜測,都覺得這是皇帝忌憚,又不能殺了從而寒了功臣的心,所以才攆到封地上,美其名曰為大雍守門戶,實則是驅逐。
這幾十年下來,第一代臨江王早已故去,接任的是他的孫子,而這位異姓王娶親時,是當時的太后,如今的太皇太后懿旨賜婚,選的是劉家女,太皇太后的娘家鎮國侯府的姑娘,也就是說,這位異姓王,很可能跟楚王有勾結。
真要如此,那倭寇入侵,他們定會趁機搞事兒,屆時,南邊的形勢就緊張了,百姓還能有好日子過?
內憂外患,萬一大亂……
這時,孫鈺意有所指的提醒,「懷義,真要起亂子,家裡該提早準備的務必要準備起來,糧食,藥材,得力的人手,還有銀兩也要有個安全放置的地方,有備無患,近期絕不能張揚,省的被惦記上。」
許懷義心神領會,恭敬應下。
打仗之前,最重要的就是籌集糧草,朝廷沒錢咋辦?肯定想法子薅羊毛,商戶是最容易薅的,這時候不夾著尾巴做人,撞到槍口上,且等著被宰吧。
離開時,孫鈺又叮囑,「平遠伯府那兒,你心裡再有什麼想法,暫時也都放一放吧,大局為重,留的青山在,總有討回公道那一天。」
聞言,許懷義輕鬆地笑笑,「師傅放心,弟子心裡沒有啥想法,也不會不舒坦,更不委屈,孟重樓雖說犯賤招惹,但他沒從弟子手上討到啥便宜,相反還賠了不少人手,又自作聰明的甩鍋給四皇子,得罪了那頭,以後少不得會被四皇子一派清算,屆時,也算幫我報仇了,況且……」
他頓了頓,聲音明朗感激,「師傅不是已經替弟子出頭討公道了嘛,揭發了孟重樓乾的那些壞事,就算他找了替罪羊,明眼人也都知道是他幹的,他的名聲可就更爛了,又撞見鬼嚇得不舉,也算是得了報應,還有平遠伯府,受其連累,勉強靠著安平縣主擺平了麻煩,但功過相抵,說起來也是虧大了,弟子還能有啥不滿意的?這番懲罰報復,足夠了。」
孫鈺就欣賞他這番模樣,能屈能伸,頭腦清醒,不會意氣用事,是真的豁達通透,即便是他自己,還氣悶不甘了一會兒,才紓解了情緒,倒是遠不如做徒弟的想得開。
其實,許懷義也沒那麼心胸開闊,不過是他早就親自教訓過孟重樓了,才能輕描淡寫的把這件事給揭過去,至於又是去京兆府告狀,又是御史彈劾,搞出的陣仗不小,但他還真是沒報太大期待。
倒不是不信任孫鈺的能力,而是因為他早有預料,平遠伯府肯定不會坐以待斃,他們沒有跟孫家、陸家抗爭的實力,但孟瑤有啊,作為重生者,身上的光環定不會讓她輕易就淪為炮灰。<="<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