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他們也想報復建興帝,給他找點麻煩。
他的猜測很快便應驗了,且來勢洶洶,幾管齊下。
先是倭寇打破了休戰狀態,開始了新一輪的進攻,進攻的勢頭較之前更猛烈,像是注入了新的血液,底氣十足。
如此一來,南邊的戰事就打的艱難起來,連追擊閩王府的禁衛軍都顧不上抓人了,幫著抗擊倭寇。
接著北邊的韃子也似乎嗅到了什麼機會,不再小股小股的試探,開始大規模的進犯。
邊防軍一時不敵,吃了敗仗,損失慘重。
除此外,大雍境內也不再安生,好幾處州府忽然冒出大量山匪,四處作亂,攪動的民不聊生。
當地官府鎮壓不住,竟還被反攻了,衙門裡的官吏被殘忍殺害,財物被洗劫一空,糧倉更是被搶的顆粒不剩。
後來,有不少災區百姓都加入進去,就為了有口吃的。
如此亂相一起,京城百姓惶惶不安起來,朝堂上更是如臨大敵,每日朝會的氣氛緊繃而壓抑。
這些亂相是如何引起的,眾人心裡都有猜測,但沒有證據,也不敢直言,只能裝聾作啞。
不過,事情還是要解決的,尤其是各地的匪患,已經引起了民亂,若不儘快平息,那就跟造反無異了,底層百姓都有從眾心理,太容易被洗腦,一旦形成規模,那就是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其危害,不比倭寇和韃子小。
於是,朝廷當機立斷派出禁軍前去平判,大家都以為,相較正規軍,那些山匪亂民就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不可能是對手,用不了多久就能剿滅,得勝回京。
然而,現實給了眾人當頭一棒。
當禁衛軍被打敗的消息傳回京城時,眾人皆不敢置信,紛紛質疑消息的真假,怎麼想,都不應該會輸啊?
朝堂上,文武大臣們更是想不通,禁軍護衛皇城,實力不容置疑,最開始派禁軍去平判,都有人覺得是大材小用,還調侃殺雞焉用牛刀,若不是想儘快結束各地的亂象,朝廷也不會派禁軍去。
誰知……打臉了!
還打的這麼響亮這麼狠,這也讓眾人意識到了什麼,那些山匪,或許不是什麼烏合之眾,而是訓練有素的兵。
也唯有如此,才能解釋禁衛軍的失敗了,不然正規軍打不過野路子,豈不成了個笑話?
接著,問題又來了,那些訓練有素的兵是打哪兒來的呢?背後的人又是誰?具體有多少?
思慮的越多,越是膽戰心驚,答案呼之欲出。
為此,建興帝在早朝上大發雷霆,接連處置了好幾個人,那些人都是平時跟楚王府走的比較近的,隨便找了個由頭,就都關進大牢里去了。
眾人噤若寒蟬,知道皇帝這是在發泄怒火,誰也不敢頂風求情。
隨後,建興帝再次派出一支禁衛軍,前去協助平判,還沒到地方呢,又流言四起,總結起來,就是一個意思,當今皇帝不仁,這才導致山匪橫行、民不聊生,各地災情民亂頻發,連邊境都不穩。
流言的傳播速度極快,在有心人的授意下,沒多久京城百姓就都聽說了,這下子算是炸鍋了。
朝堂上,也不再平靜,有人暗示皇帝下罪己詔,以此平複流言。
建興帝卻不予理會,反而下旨徵兵,誰攔就責罰誰,像一頭被激怒的、垂垂老矣的獅子,不甘心被鉗制,垂死掙扎。
同時,楚王府也被禁衛軍圍了起來,就差徹底撕破臉了,城門也開始施行管制,進出檢查的十分嚴厲。
再遲鈍的人,都感受到了京城的劍拔弩張,有種一觸即發的緊迫和沉重,卻又都對眼下的局勢無能為力。
皇權之爭,自古如此,皆是踏著累累白骨和獻血鑄成。
一時間,街道上都冷清了不少,高門大戶也紛紛低調行事,約束府里的人,沒事都別出門,省的當了出氣的靶子。
顧家也是如此,顧歡喜連店鋪都關了幾家,只剩下書鋪還開著,卻也讓人時刻盯著,莫要讓那些讀書人談論時政,以免惹禍上身。
夜裡,兩口子再次碰面,這回許懷義染了一身的血,頭髮也亂糟糟的不成樣子,進來車裡,就卸甲脫衣。<="<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