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9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沒,啥事都不管,清閒又自在,再沒有比這還愜意的了。」

「呵……」

看他能忍多久!

到了六月份,番茄番椒能成熟上市了,許懷義只帶著孩子們去過了把採摘的癮,其他事兒,都是蘇喆出面整的,村民們大賺了一筆,蘇喆的店鋪也因為顧歡喜貢獻的十幾張以番椒番茄為配料的菜譜再次紅火了一把。

但這些熱鬧都跟許懷義無關。

他把一應宴請都推給了,連藉口都是現成的,之前在宮裡被炸成內傷,一直在喝藥調理,一年半載內都別想喝酒啥的,飲食也頗多忌口,所以出門赴宴就只能光看著,那還去個啥意思?

在羽林衛也很低調,他原本想儘快做出點成績,好站穩腳跟的,如今也不敢了,就隨大流吧,泯然於眾,就不會被人盯上。

還有平叛的戰事打的很不順,他也沒敢主動請去支援,老老實實的安分了一陣子。

這讓某些等著在看他笑話的人還很是遺憾,窮人乍富,難免輕浮放蕩,這時候特別容易鬧出樂子,但許懷義不但沒輕浮,簡直沉穩的像要隱世一樣,讓多少人都沒能看上戲。

還有某些想趁機搞點兒事的,也沒找到機會,別人封了爵,都恨不得昭告天下,家裡的下人出門都趾高氣揚,容易鑽空子,但顧家,恰恰相反,低調的好像靖寧伯府是個假爵位。

這一低調,就到了九月份。

之前割完麥子後,接茬的玉米終於成熟了。

去年留的玉米種子不多,勉強種了有百十畝地,但伺候的精心,所以長勢不錯,一根杆上有不少都是結了倆玉米棒子,且個頭還不小,扒開外皮,裡面的顆粒金黃飽滿,瞧著就喜人。

許懷義請了假,帶著孩子們去莊子上掰玉米。

孩子們也興高采烈的,仿佛不是去干農活兒,而是遊玩。

玉米收割之前,他們已經吃過好幾回了,選的嫩生的,直接煮,或是作為配料入菜,熬粥,烙餅子,味道都美得很,百吃不厭。

現在到了檢驗產量得時候了。

這次,孫尚書特意帶著戶部的人,親臨現場。

連陸首輔也禁不住好奇之心,跟著一道來了。

倆人也是吃過玉米的,許懷義孝敬了好幾筐,但因為府上人實在多,分一分也沒能吃多少,所以,沒少惦記。

這會兒便想親眼看看,當然,最在意的還是產量問題,這才是關乎民生的頭等大事。

玉米地頭,站滿了人,都在等著見證奇蹟的時刻。

許懷義一聲令下,就見十幾個精壯的漢子迫不及待的衝進了玉米地,各司其職,有掰的,有砍杆的,有往外搬運的,有條不紊,忙的熱火朝天。

玉米到了地頭上,另有一波人開始扒皮,脫粒,晾曬,人多力量大,一畝地收完,沒用一個時辰,最後稱重,一千一百多斤。

這產量比小麥還高,那會兒就有人欣喜若狂,此時,情緒就更崩不住了,又哭有笑,跪在地上,把蒼天大地,還有各路菩薩都感謝了一遍。

戶部的人也十分激動,一遍遍的稱,不厭其煩,每次看到一千多斤的數字,都忍不住熱淚盈眶。

孫尚書都眼眶泛紅了,喊過忙得一頭汗的許懷義,由衷地道,「你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造福百姓了,比打贏倭寇的功勞還大,後世子孫,都要銘記你的恩德,你讓他們不用再挨餓了!」

一千多斤啊,意味著一畝地就能養活好幾口人了。

關鍵這玉米還好種植,耐旱,味道又比起蜀黍和豆子萊要美味,對百姓而言,就是莫大的福音。

許懷義謙虛道,「玉米還沒曬透,再曬個幾天,恐怕還要失點水分,估摸著能有個一千斤左右吧。」

孫尚書拍著他得肩膀,「一千斤也很了不起了,而且你選的這塊地,其實是中等田吧?要是良田,產量應該更高才是。」

許懷義沒否認,「等會兒看一下平均數就知道了。」

忙活一上午,得出來的平均數依舊維持在一千一百斤左右,這結果,無人不滿意。

第532章 紅薯

玉米令人吃驚激動的產量得到了驗證,孫尚書心裡踏實了,要知道,之前給許懷義請功時,擔心只小麥一樣不夠分量,便把玉米也算上了,若達不到預期,那可就是欺君之罪。

為了靖寧伯這個爵位,孫尚書可以說是擔了一定風險的。

好在,結果皆大歡喜。

如此,孫尚書不但不需要承擔任何罪責,反而有功。

許懷義也明白這裡面的道道,所以收割完成後,把大半玉米種子都給了戶部統籌安排,算是投桃報李。

孫尚書也沒矯情的客氣推辭,欣然接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