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49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所以,哪怕人人稱讚感恩,朝廷也沒再給他啥封賞。

他也不在意,除了干好本職工作,他的心思都用在教養兒女上,在陪伴這方面,他絕對是全京城當之無愧的第一。

哪家當父親的能天天給兒子換尿布、洗澡、餵飯、陪他練習每一個成長的過程?

他就做到了,只要他在家,這些事兒他從不假手旁人,都是親力親為,這在男人講究抱孫不抱子的當下,絕對是異類。

他完全不在乎旁人如何看,每天樂在其中,跟兒子的親子關係,比顧歡喜這個親娘都要親密。

照顧兒子的同時,他也沒有忽略對閨女的陪伴,早上一起跑步鍛鍊,手把手教她習武,睡前故事一晚都不落,沐休時,帶著她上山下河的玩兒,京城跟阿鯉同齡的小姑娘,誰不偷偷羨慕她?

她們被長輩們逼著學各種規矩時,阿鯉可以恣意的做著喜歡的事兒,她們被攔在垂花門內時,阿鯉在莊子上暢快的飛跑,她們處處被要求當個名門閨秀,不敢有絲毫行差踏錯,阿鯉卻完全可以活出自我,不受任何拘束。

當然,這種非主流的教育方式,也受到不少人的質疑和不屑,不過,他們兩口子都置若罔聞了。

一晃五年過去。

百姓衣食豐足、安居樂業,朝庭清明、邊關安寧,一派盛世美景。

京城越來越繁華熱鬧,常住人口有八十萬左右,加上城外的駐軍,逼近百萬大關,人多,需求就多,各行各業百花齊放,朝廷甚至還開闢出幾條街道,晚上不再設置宵禁,極大豐富了人們的夜生活。

顧家也在其中開了好幾家鋪子,這幾年生意越做越大,和皇商蘇家都能平起平坐了。

當然,倆家是合作共贏的關係,蘇喆作為家主,憑他和許懷義的交情,自是不存在競爭傾軋。

第573章 分家產

不過這幾年,顧家最有名的不是越做越大的生意,而是名下的圖書館,還有善堂和藥鋪。

原本,是種子鋪最受人稱頌的,只是隨著那幾樣高產糧食的普及,百姓們已經漸漸習慣,包括之前給農人們帶來巨大收益的辣椒和番茄,都成了家常便飯,不再稀罕,如此這般,影響力自然逐年下降,以致如今人們視為理所當然。

倒是那三家,不但沒有隨著時間流逝而弱了名頭,反而越發展露出它們存在的意義。

圖書館在四年前修建完畢,開放時,在京城引起的轟動不亞於一場地震,所有的文人雅士都奔赴而去,更多的還是學子,免費的、大量的書籍,對他們而言,實在太有吸引力了。

況且,環境也好,在那兒待一天都不覺枯燥無味。

更有學識淵博的大儒坐鎮,按期開講座,還有形式新穎的讀書會,這些可不僅僅是噱頭,幾年來,圖書館一直踐行著,讓許多讀書人獲益良多。

相應的,這也奠定了圖書館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其影響力,可以跟國子監相媲美,國子監門檻太高,擋住了大多數人的求學上進之路,但圖書館是開放包容的,它願意接納所有喜愛讀書的人,無論你是世家公子,還是鄉野百姓,是有功名的學子,還是才開蒙的垂髫小兒,抑或是女子,這兒都歡迎至極。

慢慢的,圖書館的名聲傳遍了大雍,江先生已經在計劃著將之開到其他的府城去,地方,書籍,人員配備,這些都需要不菲的資金支持,許懷義心甘情願當這個「冤大頭」,這幾年掙的銀子,拿出一半投在了這項教育事業上。

自古,教育就是最費銀子的,多少尋常百姓家的孩子只能望之卻步,從有了免費圖書館,無疑給他們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或許依然無法考取功名,可讀書也不僅是為了做官,開智明理,這些照樣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江先生稱讚他功德無量,許懷義也只是淡然一笑。

他以前以為穿越的意義,在於自己可以擁有一個不一樣的人生,實現自己的抱負和夢想,但現在,他重新認識和定義了這趟穿越之旅。

那就是成就自己的同時,也能幫助更多的人,給他們向上改變的機會,在這個時代留下點什麼可以值得紀念的東西。

如今,他都一點點的做到了。

江先生特意寫了一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字給他,他也不謙虛的笑納了。

除此外,他還催著顧歡喜把報紙給搗騰出來了,每月發行四期,上面的內容涉及了方方面面,堪稱豐富多彩,包括朝中能對外公布的各種大事兒,與民生有關的政策法規,也刊登大儒的文章和詩詞,對有趣的高質量話本子都來者不拒,採取連載形式,手中非常多。

甚至,報紙上還有吃喝玩樂的各種消息八卦,傳揚度也很高,極大帶動了京城的娛樂業和餐飲業蓬勃發展。

這也是報紙的盈利來源之一,GG費,不然逛指望那點賣報紙的錢,都不夠支付作者的稿費。

許懷義能貼補一時,也不能貼補一輩子啊,還是要挖掘出它可以長期生存的模式,否則,太容易夭折。

如今,勉強能收支平衡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