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開著房車,去古代逃荒種田吧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586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羽林衛的一位千戶,叫張永興的,當了替死鬼,他是楚王的一枚暗棋,當年沒跟著楚王離京,留下的目的,就是尋找機會,除掉永平帝和太子,從而造成大雍混亂,好給楚王反攻製造機會。

那些舞娘是培養的死士,也是楚王留下的底牌,張永行偷偷放水,讓她們替代了教坊司的舞娘,又避開搜查進了皇宮,這才有了那場暗殺。

只不過沒成罷了。

至於為啥殺許懷義,理由也合情合理,因為許懷義弄死了李盛,又是戰無不勝的將軍,有他在,會阻礙楚王反攻回京的計劃,可惜,也沒能得逞。

這些都是三司聯合審問出來的,張永興交代的很清楚,不光簽名畫押認了罪,還在牢里畏罪自殺了。

就是有人質疑,想再審問,都死無對證。

許懷義心底冷笑,這善後的手段並不高明,但架不住管用,最起碼能糊弄住一部分人,粉飾太平是足夠了。

他也沒不識趣的提出質疑,真相如何也不重要了,就算有些大臣猜到真正的幕後主使是永平帝,他們也不會站出來為他討公道。

原因很簡單,帝王怎麼能有錯呢?

再說,君要臣死,臣就得死,這種事便是憤懣不甘,也無可奈何,除非造反,不然就得受著。

老實受著,就只死一個,若是不配合,死的可能就是全家全族了,如何選擇,其實並不難。

可許懷義能配合嗎?

不少朝臣都暗暗等著許懷義的應對之策,想知道他如何處理這等無解的難題,跟皇上掰手腕,贏面實在太小了。

然而,讓他們費解的是,許懷義接下來卻好像什麼都沒做!

流言蜚語不是他讓人傳的,也沒有他對幾位小皇子的病情動手腳的證據,甚至,他都沒趁機報復肖統領!

可朝堂上,卻暗流涌動,人人察覺到了不對勁。

支持太子的隊伍,忽然壯大了,而太子,也不再是站在大殿上的吉祥物,他開始發聲了,態度前所未有的強勢起來,讓人再不敢小覷他的存在。

永平帝也不能無視之!

因為,連內閣都隱隱傾向太子了,尤其孫首輔,從不站隊的人,卻屢次在朝會上讚揚太子有明君之資。

他這一表態,就影響了很多的文臣的選擇,再有江先生的門生故舊支持,大半文臣都成了太子黨。

至於武將這邊,有許懷義在,便沒什麼懸念,永平帝到處安插棋子,他這些年也不是啥都沒做,真遇上事兒,還是很有號召力的,便是不想摻合奪嫡,至少也不會給他拖後腿。

文臣有,武將不缺,合起來就是一股無可抵擋的力量。

這一切發生的既突然,又好像理所當然,永平帝震驚了,震驚後,便是潑天的憤怒和恐懼!

他不認為太子有這本事,會讓這麼多文臣武將支持,能做到這一切的人,只能是許懷義!

韓鈞讓他顏面掃地,他尚且還能忍一忍,誰叫他理虧呢,總得讓韓鈞出口氣才行。

但許懷義的報復才是真的狠,這是往他心口插刀子啊,是要架空他,好提早扶持太子上位嗎?

然而,這還沒完。

在他絞盡腦汁想著如何分化太子黨勢力的時候,邊關出事了。

先是北疆,安穩了幾年後,韃子又開始燒殺搶虐了,雖沒大規模進攻,但小股作戰更磨人,搶完就跑,等到邊關將士們收到消息趕過去時,百姓的屍體都涼透了。

而且,游擊戰打的很頻繁,邊關損失也不小。

禍不單行的是,南邊的倭寇也再次猖獗起來,屢次上岸挑釁,不光搶劫財物,還屠村滅族,手段極其殘忍,以至於鬧的沿海幾個州的百姓都人心惶惶。

邊境有變,永平帝便暫時顧不上謀劃著名如何削弱太子勢力了,也不敢再派人去尋機會除掉許懷義,比起他那點私心,自然還是大雍的安穩最重要。

他再不滿許懷義,也得承認許懷義確實是難得的將才,有他在,好像所有人都有種安全感。

不過,他還是沒第一時間就派許懷義去,不到萬不得已,他可不敢給許懷義兵權。

他怕被反噬。

直到楚王又一次反了,猝不及防的攻占了靠著東海的州府,在朝廷還沒反應過來時,又連續攻下三個州,一時間勢不可擋,震驚天下。

消息送到朝廷時,已經是半個月之後,楚王起兵時,號稱十萬大軍,等到攻城略地後,兵馬已經超過了二十萬,還有繼續壯大的趨勢,這就有了跟朝廷對抗的實力。<="<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