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命在我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42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誠然他聽到那個建議的時候確實是心動了,但是姑姑的這番舉動徹底讓他下不來台了,好像篤定他就是會棄國的懦弱之輩。他還沒說什麼呢,對方就連自殺的話都說出來了……簡直目無法紀,蠻橫無理!

他強壓下心頭的惱怒,說出安撫對方的話:「姑姑放心,寡人並未想要拋棄姜國的百姓……」

姜侯一下聽出他還是在模稜兩可地敷衍著,當即冷笑出聲:「自古以來君王死社稷被世代歌頌,棄城而逃的,不管是將軍還是國君,都會在史書上遺臭萬年。姜國是個小國,姜國發生的事情就算寫在史書上,恐怕也只有寥寥幾行字。臣希望,後世之人翻開史書看到姜國的記述,會讀到姜國君主賢明勇猛,而不是讀到姜國怯戰,棄百姓於不顧,致使姜國亡於妖魔之手。」

言罷,她躬身行禮,看都不看朝中眾臣一眼,竟拂袖而去。

姜國主臉上紅一陣白一陣,伸出手顫巍巍地喊:「叫醫者來!」

頓時一陣兵荒馬亂,噓寒問暖的噓寒問暖,姜公叫到大殿上旁聽議事的幾個孩子也圍了上來,內侍太監忙著把姜國主給抬到偏殿休息。

很快醫者來了,搭脈診斷:「姜公是急火攻心,有中風之兆。還需仔細調養,這些時日切忌動怒。」

圍在殿中的眾多大臣偷偷觀察著姜公的臉色,姜雁鳴看了自己的大哥姜鶴聲一眼,壓低了聲音:「大哥是怎麼想的?」

他們是僅有的兩個年長的孩子,剩下年紀小的還不到能懂事的年紀,根本沒有上殿。

姜鶴聲張張嘴,頹然道:「我不知道……」

姜雁鳴嘆息,把目光挪回了父親身上。

他看出來了,父親生的這一場氣其實是演戲成分居多,他是生氣,但是沒有到中風的地步。這多半是演給大臣們看的……而確實有很多大臣接收到了父親的暗示。

這會兒他們已經開始七嘴八舌地指責姜侯了。

說她倚老賣老,說她目無君主……但是沒有一個人敢說她是亂臣賊子,因為她的確在為民請命。

姜雁鳴想,如果他是姑奶奶,可能會把話說得更圓滑一點……不對,可能他根本沒有姑奶那種勇氣。

如果朝堂上逃走的人占據多數,他可能會隨波逐流吧……

姜雁鳴等大臣散去之後關心了父親一番,然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宮殿。

第二日他再去正殿參與議事,一進入殿中就聽到了一個噩耗。

姜侯姜菡,於昨夜暴斃身亡。

大臣們對這件突如其來的事情表示了哀悼,接著東拉西扯談了一大圈,終於將話題重新引回了真正的正題——去往武國,棄國而逃。

第353章

姜侯到底是真的突發惡疾, 暴病而亡,還是有人想讓她死掉?

是父親動的手,還是看姜侯不滿的宗親大臣動的手?

姜雁鳴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哪怕不是父親命令人動的手, 他也是罪魁禍首,因為沒有他的默許,手下的人不敢辦這樣的事情。

這樣的事情姜雁鳴見得很多, 當權者要想自己不手染血腥,通常會默許手下的人做一些事情, 也會允許他們自作聰明,若事情暴露出來, 他們就有完美的藉口可以推卸,把過錯推到手下身上。

沒了姜侯,似乎不管是父親也好, 朝堂弄臣也好, 都會失去絆腳石,免去道德的指責, 可以更遵從本心地辦事了。

這個答案對於整個姜國來說似乎並不重要, 百姓也不知道曾經有一個人曾經在朝堂上據理力爭,戰爭的消息甚至還沒有傳到民間。

姜雁鳴側頭看著自己的大哥,只見他也是怔怔的模樣,表情中沒有悲傷, 反而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慶幸。

這樣的國……這樣的君主和繼承人……

姜雁鳴沉默著,只感到渾身無力。

礙於昨天姜侯的逼迫和斥責,父親在朝堂上仍然很猶豫,並數次淚灑衣襟。

直到某個大臣給父親找了一個合理的藉口, 或者說台階。

「臣心中有一個想法,想叫姜公知曉。」

「臣以為姜公此去, 並不是棄國而逃,反而是對姜國大大的有利啊!武國有稱霸天下之心,武王有開疆拓土之志,大燕風雨飄搖,皇帝姬麟亂臣賊子,名不正言不順,至於名正言順的那個皇帝,在武國。」

這話仿佛是意有所指。

「臣就說句敞亮話……大燕衰弱,新朝當立。誰會是建立新朝的那個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