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胤礽的太子群[清穿]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00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還沒問出口,已然被太皇太后一個眼刀劈過來:「讓你去你就去,囉嗦什麼。」

不知有多少年沒聽見太皇太后如此疾言厲色地對她說話,蘇麻喇姑趕緊應是,去整理名單。

名單呈上去,太皇太后拖著病體約見好幾家女眷,雖然沒有明說,也透露出一些意思來。

若非病勢忽然加重,力有不逮,如今太子妃是誰都不一定呢。

即便太子妃足夠聰慧,用一句「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通過了太皇太后考驗,太皇太后還是不放心,臨死前拉著她的手,讓她密切關注太子和太子妃,一旦發現不對,務必提醒皇上。

「兩個孩子都是好的,可我這心裡呀,總是不踏實。」太皇太后躺在病榻上回憶從前,越發不安,「不是我心狠,萬一掌珠也像董鄂氏那樣是個沒福氣的,保成可怎麼辦吶!」

「他比皇上更像先帝,有抱負有能力,偏偏是個痴情的種子。」太皇太后病逝那一日,都在考慮要不要跟皇上說,換掉石家大姑娘。

奈何老天爺不給時間,還沒想好,人就去。

說來也奇怪,太皇太后病逝之後,太子好像換了一個人,對石家大姑娘似乎不那麼在意了。

石家大姑娘出宮那一日,他甚至都沒露面。

之後六七年兩人之間全然斷了聯繫,石家大姑娘安心在家中守孝,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太子則先後納了四個格格,獨寵李氏。

與李氏生下一兒兩女三個孩子,甚至在婚前有庶長子。

除了李氏,被送進慎刑司林氏也曾被臨幸。

先帝獨寵董鄂妃是真,可先帝也沒忘給皇家開枝散葉,在位十八年,育有十四個子女。

太子隨了先帝又如何,該盡本分半點沒落下。

太皇太后顧慮,在蘇麻喇姑看來,不過是病中多思。

可太皇太后讓她在病榻前發了毒誓,蘇麻喇姑自然不敢懈怠,人在慈寧宮後罩房修行,眼睛卻一直盯著毓慶宮動靜。

看著太子大婚,看著太子妃將大哥兒養在身邊,拉攏李氏圍剿其他妾室。人還沒搬過去,已經把擷芳殿牢牢抓在手中。

然後騰出手,借太后勢,攪弄後宮風雲,讓看似報團取暖的四妃各自顯露心機,彼此爭鬥,從中取利。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這些都是太皇太后當年在盛京玩過的老套路。

蘇麻喇姑再熟悉不過。

太子妃是太皇太后手把手教出來的,熟練掌握一些宮斗老套路並不稀奇。可她居然在婚後勸動太子去修河堤,遠離皇權中心,用「遠香近臭」的道理,彌補了皇上和太子之間的裂痕,實在令人刮目相看。

這個千古難題,太皇太后在世時都沒能解決,不然也不會親手除掉如日中天的攝政王,為先帝騰地方。

天上不能有兩個太陽,一座山頭容不下兩隻猛虎,就是這個道理。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再加上一個洪武皇帝,都沒能湊出一個順利繼位太子。」

太皇太后派她去攝政王身邊的時候,眼中含淚,嘆息著說:「更何況是意氣風發皇上,與春秋正盛皇父攝政王呢!」

在兩虎相爭之前,太皇太后果斷選擇了自己的兒子,獨自背負起忘恩負義的名聲,把自己關在慈寧宮自苦。

若不是先帝去得早,皇上當時年紀太小,太皇太后壓根兒不會走出慈寧宮,出現在朝臣們面前。

不管是君臣還是叔侄,抑或是兒子和情人,豁出去的話,尚且容易取捨,可親生父子之間的難題,真是無解。

若太子妃能解開這道困擾了太皇太后半輩子的難題,也是太皇太后生前最放心不下的難題,蘇麻喇姑覺得即便太子妃被獨寵,真到當年董鄂氏程度,也是可以容忍的。

百年之後到了地下,她見到太皇太后也有說辭了。

「皇上那邊我來解釋,也不拘什麼吉日,你等我消息好了。」與石靜統一了思想,蘇麻喇姑又提要求,「我在北房住慣了,不想住廂房,你乾脆在後罩房收拾出兩間屋子來。」

「那怎麼行?」石靜搖頭,「後罩房住的全是宮女嬤嬤,臨著後身夾巷又吵,您清淨慣了怎麼能住在那裡。」

蘇麻喇姑看她一眼:「辦完你想辦事,還了人情我就走,你還想把我留在毓慶宮不成?」

又笑起來:「你想留,我還不住呢,我得回去呀給太皇太后看屋子。」

兩日後,石靜帶人把蘇麻喇姑接到了毓慶宮。老人家在宮裡服侍了一輩子,東西卻少得可憐,只帶了一個貼身宮女,讓那宮女背了一隻灰撲撲小包袱。

「我以為還要再等幾日,沒想到您這麼快就辦妥了。」皇上慧眼如炬,可不是那麼好糊弄的,石靜很好奇。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