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農家子,但人上人(科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即使把生存要求放

到最低,也實在是躺無可躺啊!

可惜,吐槽不能當飯吃,對他現在這地獄難度的開局也沒有任何意義。

王景禹深吸一口氣,鼓起肋骨分明的胸脯,再長長的吐出去,讓自己鎮靜下來。

先活下來,弄清楚狀況,再圖將來。

他拿了頂麥秸稈編的草帽,背著背簍往七八里外的鄉市出發了。

農家最珍貴的時辰就是早晨,因此這個時候,雙滿村大部分人家的炊煙已歇,陸陸續續都扛著農具出門下地做農活去。

路上接連遇見五六戶下地做活的雙滿村村民,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生怕一個不防就被他攔下,哭求著接濟他們一家寡母。

偶爾有人發現,他不是往自家田的方向去時,也會為他的不務正業而嘆兩口氣,再搖一搖頭。

王景禹對此一概視若無睹,沿著鄉間土路出了雙滿村,一路朝西行去。

根據原主的記憶和這幾日的了解,雙滿村隸屬於臨南縣的東鄉。臨南縣是下縣,轄內只有兩個鄉,也十分簡單的被成為西鄉、東鄉。

雙滿村是唯一一個孤零零在鄉東的村子,村子的東面則是雙滿村村民的旱田,再往東就是一片海拔不高但連綿十幾里地的小巒山。其他幾個村落都在鄉西側,因此這處每七日一集的東鄉鄉市,也設置七八里外東鄉的交通要道上——修在巒河上的一處小吊橋周邊。

七八里坑窪不平,偶爾還有點泥濘的土路,饒是王景禹出發的夠早,又人小步子慢,直走到日上三竿,才望見了遠處的小吊橋,和沿河蜿蜒的人群。

河道兩旁吆喝叫賣、詢價討價聲此起彼伏。

王景禹倒沒急著尋攤位開賣,而是先在這古代鄉村自發的定期集市上來回看了一圈。

集上出攤售賣的多是十里八鄉的農戶,又或者走街串巷的貨郎和手藝人,因此基本以各類農產品、山貨、日用農用器具、農家紡織的麻布、成衣,又或者簡單的手工藝品為主。

買東西的人,多是拎一個盛麥子的袋子,以麥子做硬通貨來換貨,只有少部分人才以銀錢結買。

沒有任何娛樂消遣品的蹤跡,也沒有書籍紙筆類文化用品。

這集市上賣香菇的也有,多半是常年進山向山民採收山貨的人。

他這點香菇自然走不了奇貨可居的路子。

小巒山王景禹還沒有進去過,想來如果在山林里仔細尋找,應該可以撿漏些吃用得上的山中土產。

只是王景禹一家人病的病小的小,他如今穿的這一副小身板,爬上小巒山十分吃力,勉強去了,在山裡也很容易遇到危險。

而他目前還不能承擔這種程度的風險。

王景禹粗粗走了這一遍,已把這集上的物品種類和市價都記了個大概,並且當日鮮采的菌菇很緊俏,一旦擺開,就有大戶人家和酒樓飯館的採買人,迅速買走。

顯然起碼在臨南縣這一帶,食用菌類在有錢人的飲食中是頗受歡迎的食材。

他心裡有了數,就尋了市集外口的一處空位,將自己背簍那點香菇均勻鋪在了一塊草蓆上。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眼尖的看到了。

湊上來只打量幾眼,連價都不問,直接道:「小子,你這菇子我全要了。」

王景禹今天帶來這些香菇,雖然在他挑剔的眼光看來,長期疏於管理品相十分一般,但比起真正在山裡生長被農戶和山民們日日搜尋採摘,優質菇鮮見的純野生香菇,還是要好了不少,其中一小部分的菇型也可稱得上漂亮了。

問價的人約莫四十出頭,著的是短打汗衫,但款式不似普通農人的褐布麻衣那樣極其簡便,而是花心思在滾邊和配色上,布料半新也沒什麼髒污,八成是個大戶家中負責採買事項的小管事。

王景禹瞧他隨身帶著的,果然也沒有盛麥子的布袋,毫不猶豫的:「好,一共五十文。」

五十文約合麥子二升五合,這報價比他剛剛得知的市價高出了近一倍。

「太貴了!」

那買家不滿的皺眉嚷,但並沒有就此離開。

王景禹見他又抬眼打量了下自己,很快換了一副面孔,開始誠懇的勸說:「看你年齡小,怕是渾不曉行情吧,若是這般胡亂要價可就賣不出了。這些香菇最多不足兩斤,我看你獨自一人在這市上耽擱許久,也煞是可憐,就發一次善心,給你二十文吧!賣了菇,你也好早早家去,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