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頁字帖寫完,他輕輕放下了筆,活動了握筆的手腕和手指。
只見李長發一臉欣慰,旁邊的李念仁兩眼都要直了,王景禹略笑了笑。
李念仁回神,帶著毫不掩飾的崇拜:「景禹,你可太厲害了!」
第22章
至和四年的春天,從初入四月開始,雙滿村的農閒話題榜榜單之上,便持續被王家占領著榜首。
新聞頻出,花樣翻新。
一說牛二竟還真是個料理農事的好手!
自打他下了地,王牛旦家那塊花淤地里的雜草被料理清清爽爽,又是疏攏又是間苗,豆種下的均勻,原本七歪八扭快被雜草覆蓋的麥苗,一茬茬整齊的發了出來。
又說這牛二從小巒山里,扛回來幾籮筐枯枝爛葉,打碎了以後,又是加糞便又是加些石膏粉,還有些什麼沒聽說過名堂的東西,把村口那處閒置地窖里的大缸都填滿了,還密密了用泥做了土封。
眾人議了一回又一回,也猜不出個所以然。
有人問了,但那牛二卻說,這些是按王家大郎的吩咐乾的,說是三五天以後,把這些東西下到莊稼地里,莊稼收成能翻倍!
「嘿,吹牛吧!」
自然沒有人會信,給地里上肥,他們世代耕地的農人們當然都知道。
但眼下,田地肥料都還是直接使用各類動物的糞便尿液,也有以各類豆餅、菜籽餅混合了直接用的。有牛驢的人家,還能借牲畜踏糞。用到枯枝爛葉的也有,那也是把這也枯枝落葉填到大坑裡,一層落葉一層土,到了第二年,還得反覆燃燒葉片成灰再翻堆,最後把葉片匯進去完全融合,這才能成肥。
哪有這般輕巧古怪,還三五天就成肥的!
大家翻來覆去說了多少回,還是一句話:瞎胡鬧!
除了這些也就罷了,可今日又出了了不得的大事——
說啊,那王家大郎把農活都交給這牛二後,他自己竟徹底甩了手。日日到老村正家去讀書,聽說將來還要和村正家的孫子一起去舉業應考!
這件事一出,瞬間又壓過了前頭的幾件,直衝榜首。
真真稀奇了!
老村正家小孫子大錘讀書的事,雙滿村的人都還是知道的。
那老村正曾掌鄉約,一直就識文斷墨。村正還管事時,有許多年都掌著東鄉的大小事務,一直勤懇和精打細算的經營過日子,這麼多來,家裡積下的田畝不薄,子孫亦沒遇到過大的災病,又都稱得上勤勉。
雖說後來村正已經成了虛名,鄉約也基本沒什麼人再去遵守,可老村正當年的德性底子在,後來的那些鄉書手、戶長、保正、都保正,對他們李家都留有些顏面,不會太過苛刻。
因此上,老村正家這麼多年下來,才有心亦有力,從幾個孫子裡挑了一個,不再務農,轉而由老村正教他讀書識字。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
可王家又是什麼情況?
他們誰人不知曉,大郎也跟著說要讀什麼書應什麼考,不淨是瞎摻和嘛!
王景禹剛來的時候,出了自己家門穿村過里的,向來無人同他招呼,但現在狀況大不同了。
今天,過了老村長家每日的歇晌時刻,他便收拾了自己的書袋,往老村正家去。
這一路上,遇到的村民,個個全都見了他就問:「大郎去讀書哇?」
王景禹一一點頭確認,然後在一個個灼熱新鮮的目光中,腳步不停的向前走。
他剛出門的時候還遇見了原主的二嬸劉氏,往日裡劉氏見了他,自然是像撞了霉運般轉身就走,今天劉氏的視線著實在他身上停留了好一會兒,神情好一番欲言又止。
王景禹蜻蜓點水的掃視一眼,便與她錯身而過。
劉氏見大郎如同沒見到她這個人一般,神情冷淡,知道自己對此也沒什麼話好說。只微瞥了撇嘴,又轉身躲開了。
王景禹神色如常,上輩子他們一家人,大部分時間都是十分講究體面和氣的人。
他大哥在商場上,無論和競爭對手殺多麼的風起雲湧,直殺的對方背後哭爹喊娘,但見了面依舊握手合影一套流水線下來,絲毫不勉強。
他自小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耳濡目染,也深得精髓。
三月草長,五月鶯飛,桑麻織機正當時。
與此同時,雙滿村上下,更縈繞在一種躁動和不安的氛圍里。
才入五月,雙滿村僅有的三個戶長,就分別挨家挨戶通知,今年東鄉的夏稅即將開徵。叫各家各戶都勤著些,提前準備好要繳的夏布和錢幣,各戶的戶主慎重外出,留足了人手在家待納。
三個戶長也到了一年中神經最緊張的時候,每日都要到各自分攤的十幾戶走一趟,以防逃戶。<="<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