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農門相公是錦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4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好啊好啊。」宋景韞一邊往口中塞著紅豆糕,一邊頭點的小雞啄米一般。

接著嘿嘿笑了笑,「娘子,我的心思你怎麼都猜得到?你可真是我肚子裡頭的蛔蟲。」

江米夏,「……」

大可不必這麼誇獎!

回去之後,江有成和宋景韞便開始試著編防水的囊篋。

有了編不漏水竹筐的經驗,這囊篋編起來的時候,在邊角處費了些時間,其他的大都輕車熟路,很快編好了一個。

為了方便書生們用,江米夏讓劉氏直接把背帶一併都給縫製好,編織了進去。

背帶是用細密針腳縫製的寬布條,背著絕對不勒肩膀,且江米夏專門設計成了可以調解的肩帶,這樣無論高矮胖瘦,都可以根據自己所需的長度來調解。

等編夠了七個囊篋,江米夏和江有成,宋景韞三人,再次去了縣城,一路尋到了文德書院。

文德書院是縣城的一個書院,並非官學,但也頗為有名,是幾個鄉紳商戶一併捐贈的銀錢,建了這麼一個書院。

書院請的先生德高望重,連帶著束脩也比尋常書院也便宜許多,尤其若是家中貧寒且讀書優異者,不但不收束脩,連飯食衣裳都由書院免費提供。

在這裡讀過書的人,大都受過書院的恩惠,待功成名就之後,也都慷慨解囊,資助一二。

這般多年後,文德書院聲名在外,許多人對其十分敬重,且讀書人也以能夠在文德書院讀書為榮。

哪怕那些在縣學中領著稟食的秀才,也時常來文德書院這裡來討教學問。

江有成知道文德書院的名聲,這會兒來的時候,心裡頭是忐忑不安的,總感覺自己這樣的農家人,真是不該來這種地界。

宋景韞懵懵懂懂,知道的東西不多,倒沒有這般的壓力,只覺得這文德書院附近頗為清靜,周圍的樹木也是鬱鬱蔥蔥,給人一種祥和安寧之感,覺得十分舒服。

江米夏則是一門心思的想著打開這防水囊篋的銷路,這會兒只拎著那些東西徑直到了書院門口,問人打聽這康宜年是否在書院。

文德書院名聲響亮,招生嚴格,在這裡讀書的人並不算多,大都彼此相識,即便不夠熟悉的,也知道姓名。

有人來尋康宜年的事兒不過轉了幾個人,便到了康宜年的耳中,康宜年也是急匆匆到了書院門口。

江米夏見人來的速度倒快,福了一福,「康郎君要的囊篋我們已經編好了,康郎君看看?」

康宜年看那囊篋編的十分精巧,連背帶都縫製的十分平整,便背在身上試了試。

「不錯,分量不重,大小也合適。」

「雖說在家就已經裝水試過了,不過今日我也特地備了一桶水過來,康郎君試一試這防水的效果?」江米夏說話間拿起了水瓢。

「江娘子既是敢這般,這東西肯定不會差的。」康宜年拿了錢袋子,給江米夏結錢。

他這次,要三個,有兩個是給好友的。

上次給了一百文,這會兒給了江米夏一兩的銀子,江米夏拿了兩小串錢找給他。

康宜年還要回去讀書,並沒有過多停留,背了一個,左右手各自拎了一個,往書院走。

第58章 心疼(求月票)

書生長年讀書寫字,身子骨不如尋常做體力活的強壯,這會兒拿著這些東西,雖不算特別吃力,卻也是用盡了力氣,走的有些慢。

且這身上背著,手中提著囊篋的模樣,引得周圍人有些訝異,忍不住上前詢問,「康兄這是做什麼,怎麼買了這麼多囊篋?」

「是啊,平日裡不是都有囊篋用麼,怎的又要費銀子去買?」

「這囊篋不一樣,這個不滲水,若是趕考趕路什麼的,遇到下雨天也不怕行囊淋濕,我看著又稀奇又實用,便買了一個,」康宜年回道,「結果李兄和杜兄也想要,便給捎了回去。」

不滲水的囊篋?

那可真是實用的很。

旁的不說,就這趕考一路上經歷多少風雨,風餐露宿到是不怕,怕的就是下雨天兒,衣裳淋濕不怕,就怕自己帶的筆墨紙硯和書本淋濕了。

這要是不滲水的囊篋,就不必有這種煩惱了呢。

聽康宜年這麼一說,有些人便詢問這不滲水的囊篋去哪裡可以買,在聽聞就是文德書院門口時,便三三倆倆地去看。<="<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