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我家娘子這病好的差不多,我娘心裡高興,這幾日都說身上鬆快,人看著也有精神了,飯吃的比從前多不說,連湯藥都不必喝那麼多了。」
「楊大夫來給瞧過,說我娘這病也是因為憂思的緣故越來越重,現在我娘子病好上一些,我娘這邊心裡頭高興,自然也會好上一些,還說若是養得好的話,估摸著往後也能下床走動,雖說做不了重活,但自己還是能顧得住自己的……」
江正信聽得連連點頭,「這可真是好事兒。」
他在村子裡頭,也的確聽說江大頭媳婦兒的病好上一些的事兒,不過沒想到竟然好了這麼多。
這往後夫妻都能做活,也不必喝那些費錢的湯藥,這日子的確是過得更好。
也難怪江大頭說家裡頭有餘糧要捐出來,想來也是覺得自己受了村子裡頭的恩惠,在自己日子過得好一些的時候,就回報一下村子裡頭。
江家村的後生啊……
江正信想了想,道,「這樣吧,你這糧食,按你想的,捐上三成就好,既能表達你的心思,也給家裡頭再留上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說句不中聽的,江大頭家的日子這也只能說是剛剛見了起色,世事難料,不能讓家裡頭的底子太薄,扛不起風雨。
江大頭也想了一會兒後點了頭,「成,那聽里正叔的,我這就回家扛糧食去。」
「我跟你一塊去。」江正信抬了腳。
也得讓村子裡頭的人都知道,江家村裡頭的後生們,都是知恩圖報的!
----
瓷窯這裡尋學徒和長工的事兒十分順利。
鑑於現在瓷窯的生意還有限,且朱永武這裡也是第一次帶徒弟,便先帶了兩個,招了一個做雜活的長工。
其餘的,等到朱永武這裡熟練了,徒弟也帶的差不多了,再招新的學徒。
江米夏這裡,因為趙記那邊要求瓷窯燒製成套茶盞和茶杯的緣故,為瓷窯這裡採購新的釉料和顏料,也為其繪製一些新的圖案。
到底是民間瓷窯的東西,價錢有限,做工的精緻程度也比不得官窯那裡,且對於朱永武而言,繪圖描彩的技藝也有限。
所以江米夏在繪製圖樣時,以簡單的線條和粗獷豪放的畫法,簡單潑墨而成,但也以顏色的搭配來力求圖案粗獷中能夠體現一定的精緻和細膩。
邱記那的木偶圖樣,江米夏依舊按月繪製,給邱記送去。
木匠師傅已經能夠熟悉江米夏圖案的畫法和她想體現的木偶神韻,已經不需要依靠泥偶來對照雕刻,而是只憑藉看圖便能雕刻出相應的木偶,江米夏這裡也輕鬆了許多,只需用心繪製圖樣,不必再費勁做泥偶。
整體來說,江米夏這裡也輕鬆了許多。
不過江麥花有些失落。
因為江米夏不再做泥偶,她就不能再跟著一塊玩泥巴,也不能再名正言順地問宋景韞要泥捏的小貓小狗。
第96章 古代人的智慧
但這件事很快得到了解決。
因為江春石給江麥花做了一個小木馬。
底部像月牙一般,能夠來回搖晃,但是不會倒下來的木馬。
馬頭部分是按照江米夏繪製的圖樣來做的,簡單線條的卡通形象,兩側還加了兩個把手,方便江麥花扶著。
這樣的木馬,整個江家村裡頭,只有江麥花有這麼一個。
江麥花高興壞了,每天不是在騎木馬,就是呼朋喚友,喊跟她差不多年歲的孩童到家裡頭,跟她一塊玩木馬。
可以說,已經把玩泥巴的事兒拋到了九霄雲外去。
「麥花感覺又長高了一些呢,比過年那會兒,得高一寸多吧。」劉氏一邊看著跟孩童玩鬧成一團的江麥花,一邊把手裡頭的麻搓成細細的麻繩。
細麻繩搓好了要纏成一卷一卷的線糰子,扎東西,捆麻袋,納鞋底,都用得到。
搓麻繩可以說是家家戶戶的婦人必備的技能,買回來的成捆的麻,漚足夠的時間,再晾乾刮乾淨,剩下的那些麻纖維,拿來搓成麻繩。
搓麻繩是一件單調而枯燥的事情,所以時常幾個婦人會湊在一起,一邊幹活,一邊閒聊天。
今天的劉氏就來大房這邊,跟楊氏一塊搓麻繩。
方氏在一旁糊鞋底子,把那些洗乾淨,廢舊的布料,用漿糊一層一層的粘到板子上頭。
「差不多,今年春天長個兒長的不少。」楊氏答了一句,「還長胖了一些呢,看著壯壯的,招人稀罕的很。」
江麥花是家裡頭唯一的孫女,楊氏也是疼愛的很,看江麥花滿頭都是汗,拿巾子給擦了一把,又喊她來喝點涼白開。
「春石這幾天回來沒有,這眼瞧著要收麥子,到時候他是回來幫忙,還是家裡頭僱人收?」劉氏問。
「收麥子的人已經說好了,到時候來幹活,春石估摸著得等收完麥子才能回來」楊氏笑道,「前幾天說縣城那邊的院子已經租好了,他最近把鋪子裡頭的活趕一趕,也拾掇拾掇院子,等著麥收忙完了,就接她們娘兒倆去縣城。」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