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農門相公是錦鯉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7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大人謬讚。」宋景韞恭敬行禮。

唐志川再次笑了笑,看向一旁的陳樹明,「你呢,怎麼稱呼?」

方才這個貢士沒有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宋景韞的頭上,顯然也是個誠實穩妥的。

陳樹明此時受寵若驚,忙恭敬行禮,「回大人,小生陳樹明。」

宋景韞,陳樹明,極好。

唐志川抬了手,「時候不早,你們進去吧。」

「是。」宋景韞和陳樹明兩個人皆是再次行禮,而後聽從唐志川所言,依次跟著其他貢士往前走。

唐志川在原處又待了片刻,這才緩步到了趙春茂的跟前。

不等秦志川言語,趙春茂快走了兩步,臉上的表情嚴肅中帶著些許期許,「大人。」

唐志川背了手,表情淡然,「趙貢士不懼世俗,想來為了追求心中的正確,是不怕死,也不怕耽擱所謂前程的。」

「大人所言極是。」趙春茂仍舊大義凜然,「小生夙來將生死榮辱不放在心上,也認定忠臣是不懼生死免職的,不瞞大人,倘若小生因為今日言行舉止而丟失了前途乃至身家性命,小生也不會有絲毫的後悔,反而會因為今日之所作所為而自豪,因為小生說出了最忠誠為國之言,一片忠心,日月可鑑!」

「忠臣不畏死,話說的不錯。」唐志川微微點頭,眉頭卻是緊緊擰了起來,「可若是忠臣一味地直言不諱,不知道自保的話,豈非是忠臣死了個乾淨,奸臣當道的局面?若是到了那個時候,又該如何?」

趙春茂顯然沒有料到唐志川會如此說,更沒有考慮過這樣一個問題,頓時愣了愣。

在囁嚅了許久後,才又恢復了些許,忙道,「這世間忠臣千千萬,前赴後繼,怎會盡數被屠殺殆盡?再者,倘若這世道當真到了這個地步,那……」

也沒有需要盡忠效力的必要了。

第276章 緊張

這句話屬實大逆不道,趙春茂沒有敢說出口,忙住了嘴,略低了低頭。

但唐志川卻也透過趙春茂的神情知曉了他未出口的言語,眼睛越發眯了眯,「年輕人心高氣傲,是尋常事,倒也可以理解,先進去吧。」

唐志川原是個十足的文人。

文人的身上大多有著濃重的書卷氣,斯文且儒雅。

但唐志川的祖上卻是武將出身,曾跟著太祖出征平定天下,唐家人的血脈中也就有著根深蒂固的威嚴之感。

此時的唐志川雖沒有發怒,但其輕描淡寫的話,卻也足以透著讓人呼吸不暢的壓迫感。

趙春茂方才的意氣風發和毅然決絕此時幾乎消散了大半,取而代之的是內心的惶恐不安。

直到唐志川的背影已經完全消失在視線中,趙春茂這才抬起了似灌了鉛的雙腿,遲疑地向前走去。

此時的一眾貢士,皆是按照順序依次進入中苑宮的左右偏殿。

按照順序依次坐好後,由唐志川與禮部尚書一併打開了此次殿試的考題,由內侍分發給所有等待殿試的貢士。

所有貢士在拿到考題之後,皆是迫不及待地打開,去看考題。

之間那疊的方正的宣紙上頭,端正地寫著幾個字——「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一眾貢士見狀,皆是眉頭微蹙。

這是《諫太宗十思疏》中的一句話,本為「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

因《諫太宗十思疏》是臣子上奏給天子之言,對天底下的學子而言,乃是老生常談,並不陌生,甚至各個將其背的滾瓜爛熟,就連釋義和註解都能倒背如流。

按理來說,以這樣一句話而引伸出來的文章,寫起來也算是信手拈來,並不困難。

但也正是因為是被時常做文章的,想要寫出彩卻並不簡單,且在把握尺度上,也不是一件易事,極容易會因為言辭過於激烈或者不夠懇切而不被看好。

所有的貢士在想通這一層後,心中皆是戰戰兢兢,更是經歷了一番深思熟慮後才謹慎下筆。

左右大殿,很快響起了磨墨和落筆的沙沙聲,以及唐志川和禮部尚書等人來回巡視時的腳步聲。

待幾個人湊在一起時,互相看了一眼後,皆是嘆了口氣。

皇帝今日一大早便以今日不宜多見人為由,徑直入了清虛殿打坐修行。

皇帝對殿試這般不在意,他們這些老臣為了這江山社稷越發不敢有分毫鬆懈,更得盡心盡力,方能對得起這頭頂上的烏紗帽。

也才能對得起先帝的託付。

三人一番目光交流,在再次嘆了口氣後,又不約而同地重重點頭,分頭各自去巡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