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鬨的聲音此起彼伏,余希檸不顧臉上溫熱,抬手往下壓了壓示意:「各位老同學麻煩放過我哈,舊帳就別翻了,我承認,我當年可太喜歡寫粉筆字了,所以恨不得多出一些題目可以寫滿整個黑板。錯了錯了,我現在知錯了。」
女同學笑道:「罰你待會多吃兩串烤串。」
余希檸:「遵命。」
「對了,你倆都在廣州工作的吧?平時私底下見面嗎?」
起鬨的男同學還沒放過林嶼沉和余希檸,只因見林嶼沉主動走到余希檸旁邊坐下,老覺得有什麼情況。
剛來那會可沒見他對哪個女同學那麼主動。
「見過。」
「沒有。」
兩人同時回答,卻是不同答案,一看就是沒對好。
男同學一眼看穿:「有貓膩。」
林嶼沉也回頭看余希檸,單挑著眉毛,一字一句說得緩慢又清晰:「說好的救命之恩沒齒難忘,這就忘了?」
男同學:「救命之恩?」
「沒什麼,救的不是她的命,是她朋友的,也就那一次。」林嶼沉脫下大衣外套放在一旁,慢條斯理挽起袖子:「是不是要壘土窯了?我來幫忙,這題我會。」
林嶼沉一走,吃瓜群眾自然而然也就散了,余希檸也給自己找了點事做,偶有一兩個人過來問她和林嶼沉什麼情況。
她訕笑著回答:「老同學……和朋友的救命恩人。」
平白無故給鄭重攬了一個恩人,但實際上這人情,是余希檸自己欠下的。
兩點多才吃完午飯,一撥人唱K,一撥人玩狼人殺,另一撥人沏茶閒聊。聚會從早上十點開始,下午四點多才結束,原本還說要一塊去高堂吃火鍋,但余希檸實在折騰不動了。
她明天的高鐵回廣州,今晚還要去爺爺家,這會兒只想回家補個覺,眼皮沉得厲害。
「那續局的跟我走,其他要回去的人看看是打車還是有同學順風車載一程。」
班長流程組織到一半,想起還沒拍大合照:「重要的事情差點忘了,等一下,拍張合照先!」
余希檸穿好外套,走到前排靠邊位置站著,見幾個男生走過來,裡頭剛好就有林嶼沉,她心虛地別開視線,同旁邊的女生說話。
幾個人走到余希檸身後站好,有風吹過,她抬手捋了捋頭髮,聞到一股很淡很熟悉的香水味。
是林嶼沉?
「三二一!茄子!」
當晚,余希檸看到群里的大合照,她的正後方就是林嶼沉。
初六,余希檸回廣州,走之前許小潔還在微信上問她,元宵會不會回來,想著如果會,還能再約兩條片子——
「高人竟在身邊,領導都拍爛大腿了。」
余希檸不好意思地笑笑,前些天她想了很久,還是決定把兩個短視頻發到自己的帳號上,哪怕馬甲被知道,也想讓更多人了解到饒平布馬舞。
在村委會跟拍的那幾天,她和幾個老師交流過,其中有一位是布馬舞第二代傳承人,對於布馬舞的傳承,他隱隱有些擔憂。
雖然饒平布馬舞走出去過,在港澳、在世界的舞台都有過展現,可高度有,廣度和深度還不夠。
近幾年關注饒平布馬舞的年輕人很少,願意來學習的新學員也不多,青黃不接現象凸顯,還有就是布馬舞的培訓教材匱乏,缺乏一些相對專業的研究跟指導。
視頻發出後,二十四小時不到點讚就破了百萬,兩天過五百萬,目前是余希檸帳號上數據前三的視頻之一。
想過利用帳號影響力來擴大宣傳面,但沒想過會這麼受歡迎,許是選題與過往內容不一樣,涉及新春、非遺和傳統文化,平台也給了一定的推流量。
在余希檸發之前,縣裡的官號已經發了這兩支視頻,是帳號下目前為止各項數據最爆的,還在逐日遞增。
很多餘希檸的粉絲看見了,都跑到官號下留言,對傳統非遺文化表示贊善跟喜歡,也有的是特地去了解這種布馬舞算不算非遺,畢竟百度百科上只說是當地傳統舞蹈。
宣傳部的人這才知道,原來余希檸有自己的自媒體帳號,且粉絲量不少。這下,他們更感嘆找對人了,迫不及待想邀請二次合作。
只可惜余希檸沒時間,元宵也不打算回。
這次的拍攝讓她浮沉已久的心注入了澎湃熱血,有段時間她也在思考,自己除了做劇情剪輯,能不能做些新的選題內容,如今算是試水成功。
市場和觀眾對於傳統文化是感興趣的,很多潮汕人也紛紛在這兩條視頻里評論留言——
「好像一下子就回到了小時候,大年初一看營鑼鼓班也能看到布馬舞表演。」
「啊!UP居然跟我是同個地方的,老鄉!感慨我們饒平國人才輩出!驕傲!」<="<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