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道魁首是如何養成的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2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宋從心聽到宣懷王之名,心裡重重一沉:「咸臨帝都中究竟發生了何事?」

楚夭搖了搖頭:「我不大清楚,但是只知道京城氣氛很凝重,以仁善為名的宣懷王不知什麼緣故手段突然變得極其酷烈。除了李郎外,朝堂大半的文官都被下了大獄。宣懷王明令禁止民間妄議朝政,一經發現皆判大不敬之罪。而那些文官之所以被下獄,似乎是因為詩文字句有什麼不妥……這個我不太懂,但李郎說過,『苛文政,滅言路,國之危欸』。」

宋從心仔細地詢問,發現被下獄的文官大多都是科舉選拔出來的人才,一部分是世家子弟,不過因為這十年間各大世家本就遭遇了重創,大多都沉寂了下來。禁止平民百姓妄議朝政到並非不能理解,無非便是封建統治者的「愚民」、「疲民」、「虐民」一類的政策。但連文官都「苛文政,滅言路」,這是要大興文字獄的節奏?

宋從心冷聲道:「仙凡有明確規定,君王不得阻止子民開悟。如今的凡塵,想來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

「有這種規定?」楚夭詫異道,她來自凡塵,不通仙家之事,但卻清楚凡間之事,她想了想,道,「『開悟』這事情太籠統了,怎樣算開悟?擁有自己明確的思想便算得上開悟。但在凡塵,平民百姓整日勞作,賦稅極重,苦讀十年書卻因出身之故只能成為商賈的文房先生或開一家私塾。而且對於朝堂而言,百姓『擁有自己的思想』是一件很危險的事。嗯……你知道宣白鳳公主的重罪之一便是讓百姓識字嗎?」

宋從心愣怔了一瞬,隨即面色微變,她聽懂了楚夭的言下之意,也明白了貴族究竟是如何鑽《天景百條》的空子的——貴族階級不阻止百姓開悟,貴族階級只是加大賦稅,拔高紙張價格,擠兌平民出身的文人,毀掉他們的晉升之路……久而久之,就連平民自己都生出了「讀書無用」的想法。因為你書讀得再好也無法尋真問道,最終還是要進入凡間,而若是無法養活自己,平民又為什麼要傾盡一家之力去供一人讀書呢?

對於貴族階級來說,他們觸犯《天景百條》了嗎?沒有。賦稅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政策,紙張造價是市場所需,與平民出身的官人相爭是立場之別。科舉是君王為了培養只擁護帝王的政治團體,天生便和世家出身的官員相斥,打壓政敵而已,天道還能為此一道雷劈下來不成?

若是出了賢明的君王,懂得打壓世家的力量提拔另一個群體也便罷了。然而一個皇朝但凡出了一個昏君,再好的政策也會付之一炬。

封建時代搞愚民政策的原因是為了君王治世的安穩,曾有一句俗語「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女不看西廂,男不看紅樓」,其意就是「少時不可生意氣,老來不許有野心,女人不可逐愛情,男人不許忘功名」。對君王而言,思想的控制便代表著社會的穩定。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便是愚民政策的擁護者,他曾在《理想國》一書中提到「高貴謊言」,即讓子民們相信「上蒼在鑄造統治者時摻入了黃金,鑄造佐政者時摻雜了白銀,鑄造平民時則融入了銅和鐵」,而後他又強調了「銅鐵當道,國破家亡」。

能改變這種局面的方法唯有子民開悟,在宋從心前世那個信息爆炸的時代,知識並不掌握在少數人的手裡。當統治與管理階級的一切政策都無法蒙蔽百姓的眼睛,當更多的人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當人們能用知識走出屬於自己的天地,一個相對健康的社會群體結構才會成型。

雖然其中依舊有許多需要面對與解決的問題,但比起封建制度下單方面的剝削與一國興衰盡繫於君王之身的波折,至少民眾還能發出聲音。

「但是宣懷王應該知道,他若直白地以『不許百姓識字』給宣白鳳定罪,他便已經違反了仙凡條例。」

千年前人皇曾經說過:「知識是好的,所以我的子民都應該學。」

因此凡塵絕無可能明令禁止平民百姓學習文字。

「當然沒有說得那麼直白。」楚夭點點頭,肯定了宋從心的推斷,「國師當時的

說法是『授道無知之民而不遏之,如遞刀為盜國』……大概就是『白鳳公主讓刁民學習了文字而興外道,這是禍國之舉』這個意思。」

宋從心只覺得眼前一黑,這個世界的文字的確有靈性,但這個國師絕對是在強詞奪理。

「也就是說,咸臨國師將『文字』視作一種『道』?」一直闔目靜坐的梵緣淺忽而睜眼,道。

「是這個意思。」楚夭點了點頭,「所以這些年來,咸臨國才會突然在『文字』上如此苛刻。但因為此舉是為了打擊外道,杜絕容易被外道蠱惑的平民去接觸外道的教義與知識,所以大眾也不能肯定國師這麼做就是錯的。」

宋從心與梵緣淺對視了一眼,雖然沒有開口,但宋從心基本可以確定了,咸臨國的變故果真與外道有關。除了涉及緘物與外道,尋常人又怎會對「文字」如此敏感?有一些外道的典籍的確是會在閱讀的過程中污染人的靈魂,但國師偷換了概念,人類並不是「讀懂了外道書籍」而瘋魔,恰恰相反,大多數人是「讀不懂書籍」才瘋魔。因為那知識超出了人類理解的範圍,好比一隻螞蟻要去理解微積分。<="<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