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封信出現之前,其實韓太妃對於謝靈瑜與蕭晏行之間的關係,已是有了些認可。正如謝靈瑜所說的那樣,永寧王府的權勢隨著謝靈瑜入了朝堂之後,越發開始煊赫起來。
即便不同那些世家門閥聯姻,謝靈瑜也絕不會受委屈。
況且以謝靈瑜這麼個想要什麼便要什麼的性子,若真的是她想要的,她定然會堅持到底,反倒是韓太妃在她跟前才是一點說服力都沒有。
所以韓太妃在心底,已是悄然同意了這樁婚事。
卻不想這中途還是出了差池。
因為並無侍女在周圍服侍,所以韓太妃站了起來,親自去將原本藏起來的信找了出來,交到了謝靈瑜的手上。
謝靈瑜打開之後,低頭開始看紙上的文字,但是她很快發現不對勁。
紙上的字寫得倒是還算工整,但是處處透著彆扭,瞧著又像是新學之人所寫的字。
直到她伸手輕捏了下紙張,倒是有些瞭然。
信上確實如韓太妃所說的那樣,是來告密的,提到跟永寧王殿下如今相處甚密的那位鴻臚寺丞其實別有身份,之後信中便透露了蕭晏行乃是崔知節之子,更是與三千衛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而三千衛則是當年與楚王密謀了刺殺聖人一事,而先永寧王就是死在這場刺殺之中。
「原來三千衛之事,也是此人告知母妃的,」謝靈瑜這才恍然。
但是很快,在她接著讀這封信時,謝靈瑜似乎也明白為何韓太妃對此事毫無懷疑。
因為在這封信里,竟是詳細了描述了當年那場刺殺的經過。
就連刺客當時所用的刀具,這人都在信上描述了。
她阿耶遇刺之後,謝靈瑜和韓太妃都是立馬被請去見了最後一面,因而她們自然也瞧見了當時刺進阿耶胸口的那把刀。
準確而說,那是一把短刀,長不過四寸,刃鋒利。
此人應該是為了取信韓太妃,讓韓太妃相信他確實是當年刺殺案的知情者,所以他才知道刺殺一案乃是楚王和三千衛合謀而成。
「此人應是聖人身邊的人,而且地位定然不低,只怕還位高權重。」
謝靈瑜一時半會也沒有頭緒。
直到她盯著信紙出神片刻,突然說道:「母妃,這封信能暫時交給我嗎?」
韓太妃點頭:「自是可以。」
她方才見謝靈瑜對蕭晏行已是那般口吻,便猜測著問道:「你如今是全信了母妃先前所說的話吧,雖說你們之間確實有情,但是他若當真是懷揣著這般天大的秘密回來,便已不是你的良配。」
「即便我們不戳穿他,但是倘若有朝一日他事發,便如你方才所說的那樣,聖人即便寬容,他也是死罪可逃,活罪難免。你還這般年輕,又繼承了永寧王的爵位,豈可與這樣的人再有瓜葛。」
韓太妃又是苦口婆心的勸說,顯然蕭晏行如今在她眼中早已不是原配。
原本心中還積攢著的些許,因為他對謝靈瑜救命之恩而產生的感激之情,如今已然早已是煙消雲散。
但是謝靈瑜卻又突然開口問道:「
母妃,依你來看,聖人當年對崔知節大人是何態度?」
態度?
韓太妃有些疑惑,但還是如實說道:「我只聽你阿耶說過,聖人在聽聞崔大人死訊時,其實心中甚是悲痛。甚至在崔大人死後,多次與你阿耶提起當年往事。」
謝靈瑜心中瞬間明白了,看來自己先前所想的,還真的是對的。
這個人之所以選擇將此事向韓太妃告發,而不是向聖人,確實是如謝靈瑜猜測的那般,此人知道聖人對待崔知節的態度,並非如表面那般深惡痛絕。
甚至在崔知節身死之後,所有的恩怨似乎煙消雲散,反而隨著時間讓聖人越發懷念他們年少時一同攜手的歲月。
由此可見,這個告密者定然是聖人身邊親近之人。
謝靈瑜再次查看手中信紙,突然她輕咦了聲,隨後有些驚訝:「這紙……」
「怎麼了?」韓太妃聽她話到一半,也是有些好奇。
但是謝靈瑜並未繼續再說什麼,而是直接起身,對著韓太妃行禮後,這才說道:「母妃,我有事兒要先行告退。」
韓太妃見她確實神色有些著急,似乎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兒去辦。<="<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