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臣心動。
這是跨越了幾個步驟,直接抵達終點。
只需要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那些被迫背井離鄉的人返回家鄉後,靠什麼賺錢?怎麼才能讓他們心甘情願回去家鄉。
土地返稅?還是耕地補償?是不是可以嘗試按人口補貼?好像也可以根據收穫的糧食產量來補貼。
如果他們都回鄉,那二三四線城市直接迅速發展,不用政府去鋪路。
一線城市機械化賺的錢,足夠補貼農村,甚至可以用來開發太空。
就是這跨越幅度太大了,需要仔細想想。
曾梨動了動鼻子,聞到很好聞的青草香,閉上眼睛享受了這片刻寧靜後才繼續開口:「可以先從公務員開始嘗試。」
「是普通人民群眾較難接觸到的崗位,也能當一個緩衝,過渡期。」
江天臣震驚地看著曾梨。
真不是演戲。
這招有點狠,多數公務員都是中產家庭,他們的收入來源離不開工作,這個政策會讓大量的中產家庭返貧。
真敢說啊,那些人得恨死曾梨。
可這真的就是國家目前需要的。
只要自己抓一些大貪官,讓不良企業倒閉,富商查稅,給更多普通又有能力的人機會,國家經濟就可以實現重新洗牌。
江天臣看向鏡頭:「老了,是應該多給年輕人機會。」
這段談話藏著許多內容。
也給了很明顯的提示。
能看明白的,可以選擇趁早回家鄉發展,因為小地方資源有限,管你在大城市混得多好,回到家鄉在有限的資源圈裡,就是要重新開始。
可兩者是矛盾的,看得見這個問題的人,不會輕易放棄自己打拼下來的事業,這群人也不是一線城市要淘汰的人。
這些訊號,就看你看新聞的時候,能悟出幾分意思。
實在愚昧又沒有天賦的普通人,也沒必要焦慮這次洗牌。
就是這麼殘酷又現實。
多數有能力的人通過實現自我價值,生活越來越好,對社會貢獻越大,對國家越有用,自然會越好。
而平凡又普通的老百姓…
國家能出手把醫療這塊整頓好,對他們來說,就是最大的福利。
別的紅利想吃,要麼命好要麼得腦子好。
科技城是曾梨用來打響第一戰的地方。
江天臣以為自己在推著曾梨走,實則建造科技城的時候曾梨就想過這個可能性。
當晚新聞聯播播出去,大家才知道主席在G省,曾梨沒意外,被一些人罵了。
這是未來趨勢,躲不掉的,沒有兩全其美的法子,不可能國家進步的同時拖著無數底層人一起進步。
就跟讓青壯年外出建設祖國一樣,不可能給你創造一個能攜帶老人或者孩子條件,這樣會拖後腿,所以只能讓他們成為留守老人,留守兒童。
等發展起來了,才能出這方面的政策,讓外出的打工人實現拖家帶口。
曾梨不在乎那些罵名,這是自己坐江天臣位置的代價。
需要有人去做這些。
江天臣也只能選擇曾梨。
果不其然,波仔等人收到通知,工廠搬遷,降低待遇,去小地方開廠,招收本地人員優先,看似待遇降了,但是在自己家附近,不用房租,不用離開孩子,很多人還是願意回去的。
曾梨帶頭這麼做。
有的企業跟上,有的企業暫時按兵不動。
這個變動的好處就是全國各地開始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
工廠的產品生產好,需要運輸出去。
曾梨也不可能一直倒貼錢。
在全國開了連鎖便利店,有工廠的地方就有便利店。
工廠全部交給機器人統一管理,管理層機械化,沒淘汰員工,真的全靠良心。
波仔成了連鎖便利店的主管人加採購。
而便利店,統一用機器人。
機器人的用量上來了,招財回去首都生產。
現在曾梨身邊沒有機器人,如果要對付曾梨,這是很好的機會。
曾梨也在等,想看看有沒有人先動手。
江天臣回到首都後,研究政策。
跟曾梨倆人打配合。
科技城建成,原本預計給出的崗位,給到了各地工廠。
曾梨忙得起飛,幾乎每天加班。
許知雲幫易仙把文件帶進來,順便提飛彈研究院的事。
「領導,您下周三有空,我跟教授他們約了這個時間,到時候他們到了,我先帶他們去參觀科技城可行?他們很感興趣。」
曾梨接過文件:「可以,有興趣留下來研究的,我很歡迎。」
啊?教授們只是想參觀科技城加看看飛彈的製作過程,怎麼變成留下來了?
許知雲離開辦公室,把話傳達給郭教授。
很好,大概哈工大三分之一的學生都決定要來。
上面沒意見,既然曾梨要人才,那就讓她自己培養。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