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們醫院都穿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88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鄭院長和醫護們看得有些呆,輪椅上的金老笑著向柴齊致謝:「多謝柴畫師,飛來醫館的紙筆有很多,你多帶些下山吧。」

於是,供應科保科長接到金老電話,給柴齊送來了一大箱紙和筆,畫筆包括但不限於油畫棒、水彩筆和水粉顏料。

柴齊激動得熱淚盈眶,又從畫夾里找出七張畫紙:

第一張,供應科保科長開著液壓叉車、志願者們拖著液壓轉運車在醫院大門口裝糧食;

第二張,保科長和食堂大廚們搬運食材,庫房裡新鮮的食材堆得整整齊齊;

第三張,食堂大廚和志願者們做早食,炸得胖胖的油條,冒著熱氣的滷蛋鍋,大鍋的豆腐湯;

第四張,全體保安站在停車場邊,聽隊長王強開晨會布置工作;

第五張,是食堂大廚和志願者們在後廚準備龍蝦大餐,圍在一起刷龍蝦,剁蒜蓉,配調料;

第六張,亮著紅□□的警務室,狄警官和小葛警官在晨跑的畫面;

第七張,是刑警老秦和火調員鄔筠背著登山包,穿著全套冬裝,走向醫院大門,旁邊的鄭院長和金老眼中的擔憂非常明顯。

供應科保科長看得鼻子都酸了,怎麼也沒想到,做後勤的也有被看見、被記住的時候,更沒想到從不和人說話的柴齊畫師,把所有人都畫在紙上。

看過畫的人心裡很清楚,畫師柴齊這三個月,除了吃飯睡覺,真就不停地在畫,不然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成品畫,對畫畫是真愛。

柴齊小心翼翼地抱起大紙箱,向醫護們點頭微笑,跟著盧湛離開搶救大廳。

醫護們在搶救大廳的窗邊,看著柴齊走出醫院,默默在心裡祝他一路平安。

潤和帝讓殷氏兄妹退下後,半躺在床頭,閉目養神,開始期待柴齊發回國都城的畫。

盧家的效率也是極高的,第二天一大早,鐘鼓聲響起,盧家馬車載著送信家僕和辦好入職的柴齊,以及一馬車的海鹽,在盧家護衛的護送下,駛出國都城的延平門,向暮山縣出發。

馬車駛出延平門後,柴齊掀開帷裳向外張望,晨曦的光縷進天邊浮雲,給飛來峰頂的飛來醫館投下了層層光霧,依然清晰。

也是這個時候,忙活了小半夜的金老,吃完早飯後遞了一撂紙頁給潤和帝,最上面一行大郢文字「鹽稅制度」。

潤和帝將紙頁擱在餐板上,一字一字地仔細看。

金老在裡面列出了由官府出面與各地商人合作,監管鹽礦、製鹽和加工等流程,並控制特殊鹽轉運、發放和售賣等措施。

目的是讓所有百姓都能吃上物美價廉的食用鹽,讓暮山縣山區的貧苦山民,也能吃上花銷得起的海鹽;同時國家也有穩定的稅收部分。

紙頁的最後一行:「一點淺薄之見。」

潤和帝反反覆覆地看了三遍,然後將紙頁傳給其他老臣們看,每個人都極為認真,看完後遞給隔壁床的老臣。

趙國公在趙月的攙扶下起身,借了搶救大廳的紙筆,在四拼的A4紙上,畫出了在大郢鹽礦、鹽井和海鹽的分布圖,詳細標註地點、大概產量,確認無誤後呈到潤和帝手中。

潤和帝下床,把分布圖貼在大白板上,與老臣們商議執行方法、監督管理和維持等方面的細節。

最年輕的老臣六十八歲,年齡最大的八十二歲,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用了好幾日的時間,《大郢鹽稅制度》初具雛形。

第138章 防治花柳病

而潤和帝與老臣們初步商定, 與官府合作的鹽商,依然是國都城的殷富。

殷富能做許多商戶做不成的買賣,包括但不限於外族貿易, 一是因為他膽大心細, 二是因為他重諾守信, 三是殷家名聲不錯。

商人地位很低,商戶的子女沒有資格參加春闈,自然也不能致仕,但殷富對後代的教育卻十分重視, 子女個個能寫會畫擅算。

與許多商戶比起來,殷家最合適。

殷家人團結,合作默契,更便於掌控, 並且保持長期的合作。

而幾日前,殷氏兄妹退出搶救大廳時, 兩人後背的裡衣都被冷汗浸透了,離開急診大樓才長舒一口氣,殷家算是保住了。

兩人又帶著在門診等候的其他兄妹,在譯語人的帶領下, 坐電梯到減肥門診的運動室,看到了正在水池走路、滿身都是導聯線的殷富。

殷遙簡直不敢相信:「阿……阿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