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們醫院都穿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191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搶救大廳里,潤和帝與老臣們還在商討「鹽稅制度」的細節,見鄭院長進來,紛紛點頭致意。

鄭院長拿著「慢性鉛中毒」大郢版文件,交給潤和帝前,順便問了一聲:「陛下,您平日敷粉嗎?」

潤和帝先是一怔,然後回答:「年歲漸長後敷過。」誰也不想看到自己越來越老。

「這裡的老臣們也敷嗎?」

潤和帝點頭,文武百官里,文官敷粉比較普遍,武官也有敷粉的,但是不多。

鄭院長把文件交給潤和帝:「陛下請過目。」

潤和帝看到第一行字就頭皮發麻,大郢有敷鉛粉的習慣,鉛可以致人慢性中毒……這……

眾臣望著臉色越來越凝重的潤和帝,又看向平日裡總是樂呵呵的鄭院長,難得的,鄭院長收斂笑容,顯出與平日完全不同的嚴肅。

眾臣們面面相覷,鄭院長又發現了什麼事?

潤和帝看完文件,吩咐道:「來人,孤要聯繫太子。」

第140章 安善坊救病人

還是賢思閣內, 強哥、黃石和簡英三個人閒聊,連續好幾次早朝以後,他們逐漸發現了與電視劇里不同的地方, 不是每天都要早朝, 每次早朝的官員人數都不太一樣。

簡單來說就是他們三個人閒得無聊, 開始對照著電視劇的內容,輪流向魏璋提問,並逐漸意識到電視與歷史的天壤之別。

比如,上朝和廊下食, 魏璋耐心給他們解釋,按大郢律法,國都城內的官員,三品以下每個月逢一、五日參朝;三品及以上的官員, 每月一、五、九日參朝。

而職位比較重要的官員,文官五品以上, 及兩省供奉官、監察御史、員外郎和太常博士這些,被稱為「常參官」,每次早朝都有他們在列。

凡是參加早朝的,差不多要在凌晨三點起床, 趕到永樂宮外拿著魚符簽到。

這個時間,夜禁還沒結束,路上不可能有賣早食的攤位;所以, 凡是參朝日,絕大多數官員都餓著肚子上朝。

朝會結束以後,官員們就一起聚集在宮殿飛檐和廊廡下, 負責辦食的光祿寺會送來的「廊下食」,給暈了小半日的大腦和餓癟的身體提供能量。

外派的三個人聽完, 原來如此,就繼續琢磨其他事情去了。

……

太子殿□□恤官員,也知道「要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是最可笑的念頭,所以最近的「廊下食」都挺豐盛。

只可惜,連續高強度工作了半個月的官員們累得雙眼發直,內里揣著無數心事,吃起來味同嚼蠟。

明面上,太子只是暫代生病的潤和帝執掌政務,但就最近所有的事情都表明,太子已經是大郢的一國之主。

因為潤和帝連平衡之術都不用了,太子要罰誰要換誰都是一句話的事情。

以前官員們覺得太子溫潤如玉,處理起事務來不緊不慢;直到「恢復健康」的太子再次出現,他們才知道這位殿下有多麼深藏不露。

官員們像被架上磨的驢,繩子拴得很牢根本逃不掉也不想逃,只能使出渾身解數替君分憂,高效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

徹查「大小般若寺」的進展剛過半,太極殿內已經有將近一半的新面孔。

這些新面孔讓六部尚書心有餘悸,他們都在各部做事多年,平日絲毫不起眼,也沒有靠山,什麼苦累差使都是他們的,偏偏像牛馬一樣毫無怨言。

歷練多年獲得升職的他們,不論上官安排什麼職位,做起來都得心應手,想刁難都沒法子,像被埋沒的人才。

更讓人心驚的是,六部合作從來都是接洽繁瑣,費時費力還推三阻四,朝堂上整日爭吵不休,下了朝表面一團和氣打著各自的算盤。

也不知道為何,合作的事情到了他們手裡卻易如反掌,似乎什麼人都能立刻找到,什麼事情都能很快解決,效率又提高許多。

於是,常參官也好,六部尚書也罷,分明感受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只能打起十二分精神來,不讓自己被比下去。

辦事效率再次卷出新高度。

公示的內容就更加考驗文官筆力,他們非常聰明地分割開了「靈驗的寺廟、被冊封的張天師和僧侶們」,簡而言之就是,寺廟是好的、眾仙仍然會保佑,但寺中僧眾借佛之名做下太多無良之事。

真是人神共憤!

這樣的輿論導向,既保住了潤和帝的顏面,又不會動搖百姓們的信仰之心。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