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院長根據記錄,劍南道的特點,與搶救大廳的各科醫生、魏勤一起,制訂了「二次災害」的預防方案,以及用得上的藥品、靜化水源的化學品等等。
因為魏勤在醫院生活的時間最長,對各種物品的使用熟悉得多,由他帶人將這批物資送去劍南道,指導當地官員和百姓使用最合適。
潤和帝欽點魏勤,再帶三名譯語人,帶上物資趕去劍南道。
而盧祭酒的三位好友,在飛來醫館一日游以後,對譯語人也好,還是對醫仙們也好,都非常放心。賑災是大事,一刻都不能耽擱,都催著魏勤趕緊出發。
不僅如此,醫護們聽說魏勤他們要去震區,那裡還餘震不斷,凡是有電動車的醫護們貢獻了自己的頭盔,除了安全帶回來,沒其他要求。
於是,魏勤拿著方案,去中央藥房領取各種藥品,又用錄音筆錄下了藥劑師講解的使用方法,再去供應科領各類物資,帶了兩列禁軍從「天梯」下山,誓用最短的時間抵達劍南道震區。
另外,鄭院長還與潤和帝達到協議,劍南道震區危重病人可以直送飛來醫館,當然,前提是病人們能撐到這裡。
潤和帝趴在搶救大廳的窗台旁,看著大批物資運送離開,又拿手機聯繫太子。
……
太子深夜挨訓,第二天又是太極殿的早朝,朝會上的氣氛非常壓抑。
要與戶部商議賑災、減稅或免稅、災後重建等各種事宜的花銷,還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就是春種。
雖然劍南道不是大郢最重要的糧食產區,但是一地震說不定連地都沒了,春種可怎麼辦?
還有,劍南道礦山多、鹽井也多,百姓傷亡、房屋倒塌和重建等等事情,一樁又一樁,說都說不完,更別說做了。
閣老、戶部和工部官員聽得腦袋嗡嗡的,這段時間大家都忙得腳打後腦勺,因為太子注重實效,還了解文武百官的特性,盯人做事,一盯一個準。
太子深諳用人之道,每日與群臣一起處理政務,連飛來醫館的藥都是藥盒提醒了吃的。
太子殿下大病初癒都不能好好休息,官員們哪個好意思喊累叫苦?只能天天加班,連休沐的假都不放了,攢攢吧。
一大群人都圍在書房時,太子又收到潤和帝的電話,這次倒沒罵,但是當聽說飛來醫館送了大批物資、派了魏勤、譯語人和禁軍去了劍南道,滿座皆驚。
太子不由捂了胸口,魏勤是太子妃魏勉的親弟弟,也是大病痊癒,性情耿直又仗義,確實是不錯的人選。
可是劍南道餘震不止,萬一魏勤出了什麼事,也不好給魏勉交待呀!
太子身旁的魏璋也驚了,派誰去不好,偏偏派魏勤去?不對,不對,正好讓他出去歷練。
畢竟,國子監的優秀學生是不需要參加春闈,也不用榜上有名以後做替補,可以直接入官場的。
魏家想要家族興旺,也必須狠得下心。
只能希望魏勤平安歸來,別出什麼事。
魏璋心裡七上八下的,再看太子,神情也沒好多少,除了希望劍南道不要再震了,風調雨順,百姓家居樂業,真的就沒其他想法。
第151章 寒瓜嘗鮮
搶救大廳里, 潤和帝眯著眼睛透過玻璃窗看魏勤一行離去的身影,此行危險嗎?
當然。
他會不知道魏家上下的擔心嗎?
自然知道,但危險背後是機會, 任務圓滿完成, 就是魏勤步入官場的第一塊墊腳石;完成得不好, 這就是一塊試金石。
潤和帝環顧四周,別看他們和自己一樣垂垂老矣,老眼昏花,誰不是從九死一生中闖過來的?哪位重臣不是一塊又一塊墊腳石堆積而成?
想到這裡, 潤和帝滿是皺紋的臉龐,有了不易察覺的舒展。
而搶救大廳的醫護們卻想起,疫情初期院內第一批援鄂的呼吸科醫護們,也是這樣帶著各種物資出發, 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感染,感染以後能不能活著回來?
一切都是未知, 但即使未知也要前行。
把擔心拋到腦後,眼下的事情更重要。
比如,普外科重症監護病房,在多科聯合大查房以後, 內分泌科主任張蕾和普外科主任劉秋江確定,殷富的身體各項檢查終於達標。
今天開始做術前準備。
而殷富的子女以及家僕們,經過半個月的藥物治療, 症狀已基本消失,兒子殷遙和女兒殷梨認真聽完皮膚科醫護們的健康宣教,了解花柳病的危害後大吃一驚。<="<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本站提供的小说版权属于作者,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如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利,请与我们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Copyright 2024 辣笔书屋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