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們醫院都穿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1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劃到最後, 小徐的清單上只剩了三項,還給鄭院長:「他們沒有施肥、保水疏水的概念,也沒有化肥、農藥等必需品。種了也是白種,真的。」

鄭院長知道,這是事實。

金老補了一句:「總有可以種的吧?」

小徐點頭:「按大郢的實際情況,讓每個農民能種並且種好收好的也只有土豆、紅薯和玉米。」

「這三種農作物對水肥的要求不高,耐旱耐澇,紅薯和玉米在高海拔地區也可以正常種植。收割方便,儲存要求也不高。」

「哦,發芽土豆有毒,不能吃。」

譯語人卡殼了,金老翻譯得也有些艱難,上次農事是畫師柴齊和魏璋一起翻譯的,現在魏璋在國都城,柴齊進山去了,這可怎麼辦?

小徐看著一臉茫然的大郢人,就知道他們沒法翻譯,看向鄭院長:「鄭院長,能不能讓食堂送些玉米、紅薯和土豆來?」

十分鐘後,三小簍玉米、紅薯和土豆裝在小車上,推進搶救大廳。

食堂大廚們聽說是解釋給大郢人聽的,除了送了生的,還送了煮好的玉米、紅薯和土豆過來,每人一小盤純屬嘗個味兒。

小徐拿出手機,播放一段高山的視頻,指了指玉米和紅薯,這圖文並茂的說明效果非常好用,司農寺少卿田進看懂了。

小徐又播放了偏旱高原的視頻,同樣指玉米和紅薯;之後再放平原地區的視頻,指向土豆。

搶救大廳每個大郢人都領到了一份水煮試吃,包括司農寺少卿田進。

每個人都認真嘗了,紅薯香甜、土豆軟糯、玉米甜糯……只是水煮就這麼好吃了?!

小徐又向他們說明了這三種農作物目前的產量,以及種植方法。

金老把產量換算出來,種植方法大概只能讓小徐親自演示了。

搶救大廳里一陣倒吸氣聲,潤和帝和老臣們,包括司農寺少卿都驚呆了,這麼高產?這是真實存在的嗎?怎麼可能?!

但飛來醫館的農仙沒必要騙人。

司農寺少卿田進欣喜若狂,如果真的可以,大郢的糧食種植就再也不用發愁了。

潤和帝一拍餐位板:「鄭醫仙,這些種子有多少,價值幾何,開個價。」

鄭院長笑而不語。

飛來醫館缺錢嗎?

不缺。

缺食材嗎?

也不缺。

但是,缺病人啊!

潤和帝急了:「鄭醫仙,你別不說話。」

鄭院長不緊不慢:「陛下,容我想想。」

隨後,鄭院長、金老和小徐三個人先後離開搶救大廳,留下一頭霧水的譯語人,以及先震驚後狂喜現在懵圈的大郢人。

潤和帝急了:「鄭醫仙,別走啊!儘管開價!」

老臣們更著急:「陛下!這些對大郢百姓可太重要了!」

民以食為天啊,如果這三種作物能在大郢推廣種植,能養活多少百姓?百姓又能繁衍出多少子女?人口多,繳稅多,大郢國力就能更強大。

潤和帝登基這麼多年,哪能不明白這個道理?可鄭院長他們一走,怎麼喊也不回來,自己又有什麼辦法,只能沒好氣地看向老臣們:「眾卿有什麼好主意?」

自從上山住院,潤和帝與老臣們就深深感覺到,飛來醫館的醫護們對他們沒什麼敬畏之心,該扎針該掛水該餵藥,哪項操作都不含糊。

萬一有誰不遵醫囑或者護士的話,小刀子眼神一刀又一刀。

這種前提下,潤和帝和這些老臣們也喊不出:「放肆!怎麼敢?」這樣的責問,只能恭敬地等鄭院長回搶救大廳。

而急診大廳里,小徐困惑地望著鄭院長。

鄭院長一揚眉毛:「有什麼拿種子換病人的好理由?」

小徐這時候才想到「第十一項任務要救治2000名病患」,於是一溜煙跑到門診大廳看電子屏,紅色字體顯示136,按現在的救治速度,這任務什麼時候才能完成?

金老非常肯定:「以大郢的衛生條件,病人多的是,但真正貧困的病患,一是沒膽量上山;二是沒米麵糧油付診費……甚至於他們都無法離開國都城。」

鄭院長點頭:「不僅如此,他們生病都靠硬扛,扛的過就是沒事,扛不過就是命。很多人就算病死都不會找郎中看,因為他們付不起。」

小徐忍不住插話:「但這世上窮病沒法治,他們沒錢看病是一方面,即使上山治好以後因為生活習慣等等因素,還會繼續生病。沒完沒了。」

「小徐,你知道得挺多啊?」<="<hr>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

<span>:||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首页 书架 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