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我們醫院都穿了 书架
设置 书页
A-24A+
默认
第217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為了端午節禮物,司農寺卿專門到國子監找了魏璋,打聽醫仙們的喜好。

魏璋說,一般來說吃食照單全收,金銀珠寶這些無所謂,但是他們對大郢特色的手工藝品很有興趣,說完又回去上課了。

大郢的上巳節、清明節和寒食節靠得非常近,這三個節都已經過去,天氣也越來越熱,再按節禮相送實在不全時宜,所以司農寺官員們絞盡腦汁決定送端午節禮物。

端午節禮物包括,賽龍舟獲勝隊的獎品,彩緞和銀碗一對,每個科室都有一份;百索九子粽六十六匣;菖蒲、艾葉、雄黃、鍾乳等藥材各六匣;五彩絲縷編制的手環,滿滿兩大箱,保證飛來醫館人人有份。

皮膚科主任和門診護士長,以及醫護們,望著堆了半個大廳的禮物,啊這……

正在這時,門診二樓傳來鄭院長的聲音:「收下吧,禮輕情意重。」

於是,雙方互相道謝。

接到消息的保科長帶著志願者們和小推車,把藥材送去中藥房,其他禮物送到每個科室。

於是,每個科室的醫生辦公室里都放了銀碗,護士站放了彩緞。

然後大家都好奇百索九子粽是什麼,打開裝粽子的匣子,提溜出一串九個小粽子,小巧玲瓏又可愛,哦,原來這就是九子粽啊。

這麼可愛的小粽子,吃呢?還是吃呢?還是吃呢?

第164章 農仙秘法

還是傍晚時分, 小徐收到農戶們體檢完畢下山的消息,就向鄭院長申請譯語人。

下班後的譯語人組聽到鄭院長的詢問,爭先恐後地報名, 生怕輪不到自己, 值夜班無所謂, 反正飛來醫館有咖啡,重要的是播種。

鄭院長沒辦法,安排了五個譯語人下山。

小徐和老徐兩人領走了食堂倉庫所有的紅薯、土豆和玉米,裝滿了徐家的大皮卡車從「天梯」下到桃莊, 五名譯語人坐在皮卡的後面,保護這些珍貴的種子,連眼睛都不敢眨一下。

當農戶們以及桃莊村民們看到天梯里緩緩駛出的大皮卡時,都瞪大了雙眼, 張大的嘴巴能塞進一個雞蛋,這就是國都城裡流傳的力大無窮的「大鐵馬」?

司農寺治下的老農們, 第一時間認出坐在副駕上的老徐,把夜燈戴在頭上就跑了過去,特別熱情地打招呼:「大農仙!」

老農們這一跑,其他農戶們也跑起來。

開皮卡的小徐立刻踩剎車對譯語人說:「把司農寺官員們請來, 讓他們都回去,萬一被車撞了會死的!」

譯語人組立刻下車,讓農戶們都退下, 同時請來司農寺的官員們。

一陣混亂以後,隨著司農寺官員們的到來,又變得井然有序。

因為司農寺少卿田進的按排合理, 司農寺卿沿用了三個分組。

趁著日頭長,老徐負責教土豆組的農戶們識別土豆的芽點、分切、然後埋在草木灰里保存。

於是, 桃莊農戶家的菜刀以及各種刀具紛紛上陣,隔得老遠也能聽到切土豆的聲音。

小徐教紅薯組的農戶們識別紅薯的芽點、分切與保存,在一對一教學、保證每個農戶都能正確操作以後,小徐就去搬玉米。

食堂庫房的玉米都是新鮮的,沒有經過蒸煮和其他加工,所以可以當種子種植。

小徐又教玉米組的農戶們,怎樣既快又好地掰玉米粒,並保存。

司農寺的官員們知道農戶們的特性,主簿和刀筆吏對著三種農作物畫圖、標註忙得不亦樂乎,官員們也分成三組,保證農戶們的操作符合小徐農仙的要求。

而老徐就監督官員們,看他們是真懂還是假懂,這些種子數量不多、每一塊每一粒都很珍貴。

播種這事情關係到每位官員的前途,自然每個人都非常認真。

譯語人組遇上了前所未有的難題,因為惡補期間和上任之後,學習內容涉及農耕的非常少,所以翻譯起來就很困難。

好在,徐氏父子倆都很有耐心,翻譯不了就動手給農戶們看,一點點糾正。

而譯語人組在屢屢受挫以後,換了思路,飛來醫館的物品,大郢都沒有,乾脆全都讀普通話,也就是原音。

農戶們第一次聽有些困難,第二次聽就容易得多。

教學和實踐,翻譯和理解,這些難題漸漸理出了頭緒,也就不再那麼難。

小徐背著一堆塑料的三色小旗子,拿著鋤頭,沿著桃莊附近的農田、荒地和山地走走停停,每到一處都用鋤頭刨出土來看,符合種植農作物的地,就插一根小旗子,再去看下一塊地。

司農寺主簿抱著醫仙們贈送的紙筆,跟在小徐後面亦步亦趨,譯語人則跟著他倆實時翻譯。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首页 书架 足迹